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正式设立,其成立的初衷是给科技类创新类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可靠的融资渠道已解决其面临的融资难题。我国诸多面临经济困难的中小企业得以通过创业板市场进行上市融资,满足了其扩大生产继续发展的资金需求。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超募现象,与其他市场板块公司相比,创业板市场的超募情况尤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数额以及超募比例较大、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发行价较高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市盈率较高。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很多投资者的不满,专家学者将创业板的这一现象归纳为创业板“三高”现象,并一直对这种现象有所诟病。创业板“三高”现象是资本市场中一种不正常不合理的现象,其的存在会破坏资本市场的投资秩序,不利于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已有768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预计募集资金总额达到了717.6亿元,实际募集资金总额达到了2,108.9亿元,超募率达到了193.89%。由此可见,解决创业板超募问题已迫在眉睫。2010年4月,国民技术有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超募资金达到了惊人的近20亿元,超募率高达685.58%,一度是当时有名的“超募王”。甚至时至今日,国民技术的超募率也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其超高超募率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广泛议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民技术并没有因此更进一步,反而由于超募资金的不当使用使自身陷入困境。国民技术由于违规使用超募资金,未将超募资金投入主营业务中而是用于并购以及购买理财,由于标的公司陷入困境以及购买理财产品涉嫌欺诈,使得自身遭受巨大亏损。因此本文选取国民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分析其超募资金相关问题,对于其超募资金的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并结合其超募资金的使用效果进一步分析超募资金对于企业可能会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本文行文思路如下:首先,对于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超募资金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归纳和总结,进而以相关理论为全文理论依据。本文选取国民技术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剖析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成因,分析超募资金的影响。其次,文本分别从市场制度、企业自身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等层面分析国民技术公司超募资金的成因;对其超募资金使用效果不佳对于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以及超募资金使用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针对性的结论与建议。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写作的相关背景以及进行该项研究的意义,同时归纳整理出前人在超募资金方面所做出的的研究与贡献,为全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阐述本文的基本行文框架;第二章上市公司超募资金成因及影响的理论概述,主要介绍了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成因、超募资金的影响、超募资金的投向以及相关对于超募资金解释的理论依据;第三章国民技术超募资金案例介绍,本章是对国民技术有限公司的基本信息以及超募资金相关信息作出了详尽的介绍;第四章国民技术超募资金成因分析,本章分析了案例公司国民技术出现上市超募,进而产生超募资金的原因,主要从市场制度层面、企业自身层面、外部利益相关者层面进行分析国民技术超募资金产生的原因;五章国民技术超募资金影响分析,本章结合国民技术有限公司的超募资金使用情况,主要对于超募资金的使用效果好坏进行分析阐释,进而对于超募资金使用情况给国民技术公司带来的一些影响进行研究,最后对于提升国民技术超募资金使用效果提出建议;第六章国民技术超募资金案例研究结论与启示,本章是归纳总结从国民技术案例中得出的相关结论,并提出一些可以防范未来企业上市超募现象的建议,希望能给有此类情况的企业提供一些借鉴意义。通过对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超募资金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两方面结论:(1)国民技术超募资金利用效率较低;(2)国民技术超募资金使用不当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在此基础上本文又针对如何防范未来企业上市超募现象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股票注册制以抑制上市公司过度募集资金;(2)修订和完善相关超募资金法律法规;(3)加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职能。此外对于如何提升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效果本文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公司对于超募资金应制定合理的长期使用规划并进行科学论证;(2)公司内部应完善自身超募资金管理使用体系;(3)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超募资金不合理使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