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倡导生命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也需要关注教师的生存与成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面广量大,农村教师占我国教师总量的一半,其中的80%是农村小学教师,[1]他们的生存状态理应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关注这一主体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需要。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初步对滨州市农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现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若干对策。
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是:在现实社会中滨州市农村小学教师对社会地位的自我认定较低;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尽人意;他们的工作负荷较重,身心状况不良:他们的工作环境不佳;他们的专业发展不理想;他们的生命意识比较淡漠。影响这种状况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层面、政府层面、主管部门层面、学校层面和教师自身五方面。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要改善社会大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二、政府要大力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地位与待遇;三、主管部门要树立人本和服务理念;四、要提高农村小学领导的素质与能力;五、农村小学教师要注重自身发展。
整篇论文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的调研、访谈、观察和亲身实践撰写而成,期望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能为同行提供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