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20世纪再分析资料和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CESM)资料,采用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方法研究了东亚夏季风强度可预报性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由于东亚夏季风系统包括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和热带南海夏季风两个性质不同的子系统,将分别探究其变化,结果表明:(1)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的可预报性经历了明显的年代际转折,20世纪70年代末由偏低位相转为偏高位相,90年代末可预报性迅速下降。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可预报性的年代际变化主要是由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外部信号决定。(2)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可预报性主要受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1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影响,ENSO年代际变化处于正(负)位相时,ENSO年际变率较大(小),强度较强(弱),ENSO对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影响增强(削弱),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外部信号进而增强(减弱),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的可预报性升高(降低)。CESM模式Pacemaker试验模拟得出强(弱)ENSO时段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的可预报性较高(低)。(3)南海夏季风强度可预报性也经历了明显的年代际转折,但是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可预报性的年代际转折存在不同之处:20世纪90年代之前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可预报性较低,90年代以后可预报性较高,21世纪初期可预报性处于下降趋势。南海夏季风强度可预报性的年代际变化主要是由南海夏季风外部信号决定。(4)南海夏季风强度可预报性主要受到局地海温如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的影响,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的海表面温度年际变率较大(小),对南海夏季风影响增强(减弱),使得南海夏季风外部信号增强(减弱),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可预报性升高(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