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国内外“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以及我国地形多以山地为主,山地建筑景观早已经成为一个无法绕开的研究课题,而本文的主要研究侧重点在于逆城市化背景下的山地建筑景观设计,以应对当下城市生活对人们的身心造成的负面影响。毕竟城市终究还是一个以行政、工作和商业作为主要功能的人类聚居区,城市内的公园等娱乐休息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自身的负面问题。因此笔者在对山地建筑景观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将“禅意”意象的营造引入其中,以此来调节当代城市对人们身心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运用了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和归纳的研究方法对山地建筑景观和“禅意”意象营造进行了系统的整合与分析。对课题的研究首先从第一章阐述当前社会背景下对本文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再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进行具体的展开。第二章先研究了“禅”的源流与“禅”本质,再结合这两点去对“禅意”展开研究,并总结出了在“禅宗”发展阶段中所出现过的“自然禅”、“人工禅”与“都市禅”。第三章首先分析中日两国古代时期的“禅意”意象园林景观案例,如留园、狮子林和大仙院等;其次再分析台湾林炳辉的食养山房和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水御堂这两个现代的“禅意”建筑景观案例。在本文研究所涉及到的对象中,山地方面的资料多为清晰直观的图表与数据且早已得出结论,便于笔者分析归纳;而在“禅”与“禅意”方面,虽然也有着大量的相关资料,但其性质方面偏向于宗教学与哲学方面,且观点众多,存在部分结论不统一的情况,使得笔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对相关资料进行更深入一步的研究和比较。第四章荆门市漳河水库茶博馆建筑景观方案设计是前文研究内容的最终成果体现。建筑基地在山地中的选址与建筑的“接地形态”是对本文绪论“相关概念阐释”中知识点的扩充;而建筑与景观的外观设计表达则是对全文所有研究知识点的实践运用。通过设计实践不但使笔者的研究最终转化为设计成果,同时也是对前文所述论点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