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兔自体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模型的股骨道内注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凝胶对早期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30只,兔龄3-4个月,体重大体相仿,体检四肢均未见明显脚癣。将30只动物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每只抽取自体全血,二次离心法获得PRP,待用时使用氯化钙激活PRP。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抛硬币发随机抽取一侧膝关节建立前交叉韧带损伤模型,韧带重建后实验组移植入激活的PRP和生物蛋白凝胶复合物;对照组仅移植入生物蛋白凝胶。分别于4、8、12周3个时间点处死5只兔子取出完整膝关节,3只用于骨道内移植物抗拉力试验,记录移植物脱出骨道内的拉力数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只用于Masson三色染色,用于观察腱骨界面的形态学变化,对上述3个时间点的两组标本分别行腱骨界面Buark评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观察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情况。结果术后4周:对照组仍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只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出现,无明显胶原纤维生成,并且纤维排列错乱。PRP组坏死组织相对较少,少量成纤维细胞开始逐渐出现,胶原纤维也开始开始长入,但是组织仍然杂乱无序排列的;术后8周:对照组大量成纤维细胞出现,第一次出现了少量胶原纤维长入肌腱与骨隧道接触的界面,纤维排列依然欠规则。PRP组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腱骨愈合界面有大量胶原纤维长入,大部分纤维开始呈现整齐有序排列,但仍有少量纤维无序生长;术后12周: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开始变少,但是数量仍多于实验组,胶原纤维较8周明显增多,在肌腱与骨隧道接触的界面胶原纤维与成纤维细胞的分布相仿。PRP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仅残余少量成纤维细胞,腱骨愈合交界处可见大量胶原纤维规则排列。移植物抗牵拉实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股骨道移植物抗牵拉强度与时间长度呈正比,术后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抗牵拉强度对比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由8周开始至12周PRP组明显强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P对腱骨界面胶原纤维形成以及生物力学强度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