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地情绪低落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高发病率、难治愈的精神疾病。它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因此,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意义重大。多年来,研究显示,单胺类递质及其受体失调可能是抑郁症发生的基本原因。而多巴胺能系统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生中起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多巴胺D2受体。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是情绪行为回路中重要核团,具有高水平的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多巴胺D1、D2受体密集分布。抑郁患者伏隔核神经元活动减弱,电刺激伏隔核能缓解抑郁。D2受体激活能抑制DA的合成与释放,长时间应激会导致伏隔核DA减少。可见,伏隔核多巴胺及其D2受体参与了大鼠的应激反应及情绪行为。此外,多巴胺与树突棘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而Kalirin-7又是调节树突棘结构与功能的关键因子。然而,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中,伏隔核多巴胺及其D2受体有何变化,D2受体是否通过调节多巴胺水平而参与应激性抑郁样行为的发生,以及调节神经元树突棘的Kalirin-7是否有变化,其变化是否受多巴胺及其D2受体调节等并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选择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同时分别给大鼠NAC内微注射D2受体的激动剂quinpirole和拮抗剂eticlopride,运用糖水偏爱、旷场实验和悬尾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伏隔核中D2受体与Kalirin-7的表达量,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伏隔核中多巴胺的含量。结果显示:1.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组大鼠表现出抑郁样行为,伏隔核多巴胺含量下降,D2受体和Kalirin-7的表达量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1、p<0.05);2.正常大鼠伏隔核微注射D2受体的激动剂quinpirole后,大鼠表现出抑郁样行为,伏隔核多巴胺水平下降,D2受体和Kalirin-7的表达量下降(p<0.01、p<0.05);CUMS组给予D2受体的激动剂quinpirole后大鼠的行为,D2受体和Kalirin-7的表达量与CUMS组相比,并无明显变化(p>0.05);3.CUMS组给予D2受体的拮抗剂eticlopride能显著反转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伏隔核多巴胺水平上升,D2受体和Kalirin-7表达量增加(p<0.01、p<0.05);正常大鼠给予D2受体的拮抗剂eticlopride后大鼠的行为、D2受体和Kalirin-7的表达量并无明显变化(p>0.05);4.CUMS组给予多巴胺后,大鼠的体重极显著上升(p<0.01),糖水偏爱率有所上升,悬尾不动时间有所下降,但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CUMS能成功地诱发大鼠表现出抑郁样行为,抑郁样行为的发生与伏隔核多巴胺的水平下降,D2受体和Kalirin-7的表达量降低有关,而D2受体的磷酸化水平及其活性可能更为关键。D2受体拮抗剂通过上调多巴胺的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而DA影响树突棘可能通过上调Kalirin-7的表达来实现。研究提示,通过D2受体改变伏隔核多巴胺水平,进而影响Kalirin-7的表达可能是抑郁症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