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啡肽对广大扁玉螺的免疫调节作用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d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内啡肽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肽,近年来人们发现β-内啡肽在免疫系统内发挥重要生理功能.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的方法在广大扁玉螺(Neverita reiniana)的神经节、口球、胃、直肠、肝脏、食道腺、鳃、外套膜、足、肾脏和血细胞检测到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分子,在广大扁玉螺的神经节、口球、胃、直肠、肝脏、食道腺、鳃、外套膜、足、肾脏和血细胞检测到δ受体、μ受体和к受体;β-EP和δ、μ、к受体在广大扁玉螺体内的广泛分布,表明β-EP可能参与了广大扁玉螺免疫、消化、呼吸、排泄等功能的调节.另外,采用生化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β-EP对广大扁玉螺血淋巴中多种自由基的影响,结果表明: (1)广大扁玉螺血淋巴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随β-EP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血清中的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含量β-EP浓度低时升高,随着β-EP浓度增高同对照没有变化.(2)β-EP可降低血清中的NO含量.(3)低浓度的β-EP对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U)活力有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β-EP对血清MPO活力有抑制作用. (4)β-EP低浓度时对广大扁玉螺血淋巴酸性α-醋酸萘酯酶(α-Naphthy Acetate Esterase,ANAE)活力无影响,浓度升高后有抑制作用.(5)β-EP对血清中ACP的含量有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随β-EP的浓度上升而下降.总之,β-EP对广大扁玉螺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与血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起作用的.
其他文献
人类ABO血型除了是输血和器官移植时要考虑的首要血型外,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表明,ABO血型还与细菌、病毒的感染以及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这些报道主要是基于临床病例的统计分
油脂(三酰甘油)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藻类中,其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血液中脂蛋白含量,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防治心血管疾病、并具有保护视力和健脑益智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目前己从多种海洋生物中提取油脂,如深海鱼油,南极磷虾油等。太平洋磷虾资源储存量丰富,大量的资源没有被开发。太平洋磷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史与繁殖,发育、昼夜迁移与垂直分布、体内特殊
水生生物学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是原产我国的淡水肉食鱼类,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品种,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and kidney necrosis
ML(MD-2-related lipid-recognition,ML)家族是含有ML单一结构域的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真菌等生物体内,成员包括MD-1(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1,MD-1)、MD-
本文通过腹腔注射和饵料添加两种给药方式,分别研究了胸腺素α1对斜带石斑鱼的生长和免疫两方面的影响,结果总结如下: 1、通过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人工合成的胸腺素α1,分别在
竹子的木质素与纤维素含量受遗传、竹种、地域和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其制浆性能和成纸特性等。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四川省不同地区慈竹和硬头黄的遗传多样性,木质素与纤维
目前国内外对生物质气化洸焦废水的微生物处理鲜有报道,尚无成熟的工程治理技术和完善的处理工艺。利用理化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COD的降解效率。该研究首先进行了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和焦油可否被微生物降解的尝试。结果证明,微生物具有降解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和焦油COD的能力,但降解速度较慢,一般需4-6d,且底物浓度很低。在证明微生物可降解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和焦油COD后,为了提高
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形成共生根瘤将氮气转化为氨。由根瘤菌Ⅲ型分泌系统泌出的Ⅲ型蛋白效应因子在寄主特异性结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NopL(nodulation outer protein L)是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纹枯病危害面积迅速扩大,危害程度急剧加重,已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已迫在眉睫。由于引起水稻纹枯病的立枯丝核
Nong8、Nong4是Bar基因分别插入在受体小麦B染色体组和D染色体组上的转Bar基因小麦,本文以转Bar基因小麦及其与当地常规品种的杂交F_1代为材料,以NO_3~-/NH_4~+比例为3:1和1:3的两种不同混和氮源为营养,结合小麦在苗期及生育后期氮代谢和光合特性的研究,探讨不同氮源比例及Bar基因插入位点对转Bar基因小麦及其F_1代产量性状造成差异的原因,以期为转Bar基因小麦的氮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