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20世纪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汽车世纪”,在这一世纪迅速崛起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巴西等)都是因为他们国内的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获得成功的。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左右,我国却不到3%,但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有了飞速发展,汽车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上升,我国汽车消费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根据权威机构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而就在国内汽车市场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目前通过贷款购买车辆的客户只占总量的10%左右,在美国这个数字高达85%。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滞后显而易见,汽车消费信贷的市场潜力远未得到开发,从而严重制约了汽车消费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国内外汽车消费发展状况,分析借鉴国外汽车金融服务成功模式,找出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存在的障碍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对建立健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汽车消费信贷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大的跨国公司都有自己的融资公司为其产品销售提供支持,它们与母公司是利益共同体,与经销商关系密切,因此在追逐利润的同时,能够支持母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实现汽车销售和汽车消费信贷的双赢。同时,这些汽车金融公司具有的专业优势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涵盖汽车售前、售中、售后的更广泛的专业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多年的从业经验,先进高效的风险评估控制和处理系统,保证了较高的业务处理效率。在国外,个人信用制度健全、抵押制度完善,一切金<WP=57>融活动均被资信公司记录在案,并将其网络化,免去了银行鉴别申请人相关信息的繁杂劳动,不但节约了贷款成本也使贷款手续简便化。在美国,电脑可以查到借款购车人在购车时登录的全国统一号码,防止了借款者将未偿清车款的汽车异地抵押、出售等行为。同时,借款者在无力继续偿付贷款时,完善的抵押制度允许贷款银行或公司可以不经过法院就直接将车扣押收回。最新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70%的私用车是贷款购买的。在美国贷款购车的比率高达85%,德国为70%,即使在不太发达的印度,购车贷款的比率也高达60%。虽然早在1994年,我国就正式出台了汽车消费办法,但其后的多年内市场并没有做出十分强烈的反映,汽车消费中只有10%是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完成的,我国汽车消费占贷款规模的比例只有1%。随着我国入世后对汽车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外国汽车金融机构纷纷进驻这个极具潜力的庞大的市场,面对这个客观事实,本文对国内外汽车金融服务业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比较。随着汽车消费的兴起,汽车金融业的市场日渐形成。而在加入WTO后,国外汽车金融业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部分将进入我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汽车金融业?将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主体及主要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进行了汽车融资机构主体比较。这里着重介绍了信贷联盟、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和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其次进行了汽车消费信贷金融服务模式的比较。介绍了分期付款销售方式、 融资租赁方式和汽车销售融资公司的再融资方式。最后介绍了国外几大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例如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福特金融服务公司、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成功模式及管理方法。从对国外汽车金融服<WP=58>务业的比较中得到了我国汽车金融业目前所面临的障碍。本文对我国贷款门槛过高,贷款手续过于复杂,风险承担上利益不均等内部制度的缺陷和信用体系不健全,担保制度不适用,汽车消费综合环境不理想,可供选择的汽车产品范围窄,等外部环境的缺陷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面对这些种种障碍,鼓励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从宏观上尽快消除制度性障碍,为汽车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从微观上,在目前的市场和制度条件下,汽车制造商,经销商,银行,保险公司,交通管理部门应通力合作,为汽车消费信贷提供一切便利。共同分担汽车信用消费的风险,扩大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总体规模。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在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根据目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状况,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可以采用总分公司制,若干家机构并存,业务各有侧重的模式。在运作模式上,面对国际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建立战略联盟汽车金融服务模式,专业化汽车金融服务模式 ,“直客式”信贷金融服务模式。逐步探索发展出一条以专业化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为主,以各企业间战略联盟和商业银行为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