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張仲景《傷寒論》問世約一千八百年,經過漫長的歲月,至今醫者仍不斷學習、理解、運用、擴展及研究,從而可見《傷寒論》是一部理論聯繫實際的不朽典籍,是祖國醫學的寶庫。《傷寒論》創造了六經辨證理論體系,將外感熱病為主,兼內傷雜病過程中所呈現的各種紛繁複雜的證候,按六經辨證原理,歸納為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及厥陰病,以此作為辨證論治的綱領。全書以調理陰陽,扶正袪邪等為治療原則。其治法雖源於汗、吐、下、清、溫、消、補八法,但較八法更為精細具體。方藥配伍嚴謹,療效卓著,而被醫家尊為經典。諸方之中有真武湯一方,由附子、白芍、白術、茯苓、生薑組成,其方其證,乃筆者的研究對象。方中附子大辛大熱,溫腎祛寒:生薑辛溫發散水氣;茯苓、白術甘溫健脾利水;白芍苦酸微寒,養血和營以制薑附的辛熱。筆者查閱了古代文獻並搜錄了近十年的有關真武湯在臨床上運用的報導,其中有不少醫者作了大量的臨床研究亦有不少學者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科研研究,進一步說明真武湯溫陽利水的機理。透過閱讀、了解、歸納及學習指導老師梅國強教授的醫案、經驗和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臨床體會,證明真武湯在臨床上運用的非常廣泛。它運用于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新陳代謝性疾病、造血系統性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及婦科外科兒科等等,均取得較好的療效。雖然病名不同而病機相同,同為陽虛水泛,水液不能正常輸布,排泄,聚留于體內,影響臟腑功能,氣機障礙,而出現水氣侵脾;水氣犯肺;水氣凌心;水氣入肝,挾痰上擾等等證,大有妙用,故欲從證治和機理方面,加以系統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