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阶层,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产物。他们中有的迫于生计的无奈、有的怀揣对城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为城市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然而,由于生活背景、文化素质、思想观念以及既定的各种社会制度的限制导致他们入住城市却未被城市社会所接纳,他们中的多数人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边缘人”。“城里人”或“农村人”、“工人”或“农民”这些模糊的角色定位,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群体“在经济上接纳,在心理上排斥”的尴尬境遇都将阻碍城市化发展和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因此,从个体心理层面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城市归属感与城市融入问题便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农民工群体中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访谈、问卷调查及文献资料的分析,从研究对象的自我认同、职业归属感和城市文化生活适应三方面来描述农民工家政服务员的城市归属感状况,并从非制度和制度两大层面对其城市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家政服务从业环境的特殊性,农民工进入雇主家庭这一城市居民私生活领域,无论从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等各方面都存在不适应和难融入的状况,再加上农民工自我身份的定位不清、对其职业的偏见等非制度因素直接导致了其城市归属感程度较低。另外,笔者还发现农民工家政服务员城市归属感并非出于自身主观感受反而呈现出了一种被动性特征,即雇主家庭成员对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城市归属感,这也是本研究有别于其他相关研究的一个结论。此外,通过引入社会排斥理论,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得出:城市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社会制度将农民工家政服务员合理合法地排斥于城市社会之外,是影响他们城市归属感的深层次根源所在。最后,笔者从个体因素、社会关注、行业改革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不尽成熟的建议,以促进农民工家政服务员更好地融入和适应城市生活、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