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工艺对铜时效球扁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i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合金含铜钢正逐步成现代海洋船舶用钢的重要材料,在海洋经济蓬勃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目前关于低合金含铜钢在电磁感应淬火(感应淬火)和传统加热炉淬火(传统淬火)不同淬火工艺下组织结构变化和富铜析出相固溶析出规律的研究鲜见报道,而不同淬火工艺不仅影响组织结构和富铜析出相固溶、析出行为,最终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热动力学模拟计算方法和实验研究相结合,以低合金含铜球扁钢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淬火工艺下富铜相的固溶析出规律,同时对比不同淬火工艺下组织结构和回火态强韧性机制差异。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组织结构上,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感应淬火态比传统淬火态细化,淬火态均为贝氏体组织。采用SEM观察发现感应淬火态贝氏体板条尺寸细化,进一步利用EBSD进行分析可知:相比于传统淬火态,感应淬火态有效晶粒尺寸细化,大小角度晶界密度显著增加。对于回火态试样而言,感应淬火工艺下试样相对于传统淬火工艺下试样仍然保留上述规律,此外高温回火过程中发生回复和再结晶现象,回火态有效晶粒尺寸相比对应淬火态细化。因此力学性能方面,感应淬火工艺下淬火态和回火态屈服强度和韧性,高于传统淬火工艺。低合金含铜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性能存在差异性。强化机理方面:不同淬火工艺下,细晶强化都是主要的强化机制;相比传统淬火工艺下回火态,感应淬火工艺下回火态,位错强化和细晶强化增加,由于富铜相粒子粗化,析出强化减弱。韧化机理:经过EBSD分析,感应淬火工艺下大角度晶界密度高于传统淬火工艺,占比也高于传统淬火工艺,裂纹扩展方向在大角度晶界处发生较大偏转损耗,因此大角度晶界密度的差异性是导致韧性差异的重要原因。将实验钢热处理过程中富铜粒子变化规律研究简化为热轧空冷析出、淬火固溶、回火析出三个过程。利用DICTRA和TC-PRISMA分别对固溶和析出行为建模研究,发现:淬火固溶过程中,传统淬火态富铜相完全固溶,感应淬火态富铜相未完全固溶。进一步模拟发现感应淬火工艺下回火态富铜粒子粗化这一现象,并归因于:感应淬火态富铜粒子未完全固溶,相比传统淬火态,回火过程中析出相略去形核这一过程,直接长大-粗化。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到了热轧态和不同淬火工艺下回火态铜析出相呈现椭圆形或者球形,常分布在位错或板条界附近。热轧态富铜粒子直径在6-12nm范围,感应淬火后回火态富铜粒子平均直径为36.7nm,而传统淬火后回火态为25.7nm,发生粗化,与模拟相符合。
其他文献
安徽铜陵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金、铁、多金属成矿带中段,区内中生代侵入岩与铜金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然而,有关区内侵入岩岩浆起源、演化及其与铜金成矿的内在联系等问题仍需深入研究。磁铁矿是岩浆岩中常见副矿物,其微结构和化学组成在示踪岩浆起源、演化和岩浆物化性质方面均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选择安徽铜陵地区与铜金成矿密切相关的胡村花岗闪长岩(胡村岩体)、铜官山石英闪长岩(铜官山岩体)和白芒山辉石闪长岩(白芒
工程系统大部分长期都处在各种振动激励下,系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振动响应,并且大部分的振动都是有害的。而大面积光栅刻划机又被称为精密之王,加工精度极高,对于任何微小的扰动都会对其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会使其精密度大大降低,因此对于外界振动需要进行隔离。在隔离技术中,被动隔振存在无需外界能量、发展较为完善、成本较为低廉,并且被动隔振结构简单,相对其他隔振,它实现更方便,但是传统被动隔振结构对低频
南陵—宣城矿集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新发现的矿集区,近几年在找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发现十余处矽卡岩型矿床或矿化,展现出良好的成矿前景。由于植被覆盖密集、第四系沉积物覆盖广泛,该地区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存在较大困难。Sentinel-2卫星数据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波谱分辨率较高,同时提供了3个红边波段,可对植被进行有效监测。且其空间分辨率高、回访周期短,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提供了新的数
干旱一直是全球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它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害损失严重等主要特点。传统的干旱监测主要采用地面站点的气象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计算干旱指数,并获得区域内的空间干旱分布图。传统干旱监测方法在小范围内监测精度较高,但仅适用于小范围的干旱监测。传统的气象干旱监测面临布置站点数量多、覆盖面小、工作量大等问题,难以实现大面积的动态干旱监测。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干旱监测提供一种大范围动
井中磁测是地面磁测在地下钻孔中的延伸,是一种基于研究各种岩矿石的磁性差异及由此引起的地磁场变化的井中物探方法,相比于地面磁测,其探头更靠近深部矿产,同时远离地表的各种电磁干扰,克服了地面磁测对来自深部磁性体的磁异常信息反应比较弱、反演解释的纵向分辨率比较差的问题。近年来,近地表勘探程度在不断增加,矿床在近地表被发现的概率在减小,矿产勘探工作也在逐步向深部转移,井中磁测在深部含磁性矿床的勘探中的作用
钨(W)作为面向等离子的第一壁材料时,具有低Z材料难以企及的优势,如:高熔点、高强度、优异的抗溅射能力等。但钨本身存在各种脆性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改性,通常在钨中引入单一第二相;这虽在一定程度上细化晶粒尺寸提高钨材料的力学等性能,但也存在第二相颗粒与基体结合性低,第二相尺寸偏大等缺点。为进一步提高钨材料性能,本文采用湿化学法制备稀土Y3+、La3+掺杂复合前驱体粉,通过调节Y3+、La3+掺杂比例,
在探索响应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经济金融理论研究过程中,条件密度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大量文章都利用条件密度估计作为理论基础。一方面,随着监测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函数型数据(Functional data)进入我们的研究范围,函数型数据分析(Functional Data Analysis,FDA)也逐渐成为前沿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得到的数据往往形式各异、类型复杂,现在的数据结构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积淀的优秀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现代娱乐文化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黄梅戏这一传统文化逐渐式微。受众老龄化现象明显,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传承和发展危机。黄梅戏文化如何融入当代年轻群体的生活,是黄梅戏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黄梅戏文化创意设计研究可以为传统戏曲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对于黄梅戏
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微纳米级的微小元器件相继问世,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对微尺寸器件的高精度测量愈发重要。其中测头系统是坐标测量机最为核心的部分,测头的发展制约着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的发展。本实验室研制了一种基于蓝光DVD光学读取头的光学非接触三维纳米测头,解决了微型器件表面关键尺寸的微纳米量级测量问题。本测头包含基于光学读取头改进设计用于高度及边缘测量的测量模块和基于CCD相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具有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及远程原位分析的优势,能够实现合金钢定量检测。受检测环境、合金钢基体效应、检测系统波动及连续背景信号的影响,LIBS光谱基线会产生漂移,信号包含大量噪声,影响检测结果。提出了基线校正与光谱降噪数据预处理方法消除这些干扰因素,改善信号质量;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