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涛是生活在明清之际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家,晚年亦写下《苦瓜和尚画语录》这部杰出的理论著作。本文以生态哲学视野研究石涛的艺术思想,思考这位在中国绘画史上代表了“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其创造力的真正源泉。不同于现代艺术面向“现代化”“全球化”的追求,有别于物质主义、技术主义的“创新”,石涛的开拓性并不等于他抛弃传统以求新奇,相反,他以自己刚健的生命融入自然、精思人文,跳出藩篱,回归精神生态的家园。
石涛的艺术中包含了两种极其异质的品格:“野”和“逸”。石涛之“野”体现在他颠狂地行走在荒原之中,打破了程式化的笔墨方式,从本源处而来,回归自然。石涛之“逸”,则可看作对于人文精神生态的深层追寻,归纳而言是超绝之“逸”、放逸之“逸”、弥散之“逸”。
以生态哲学研究方法,就可以突破主/客二元论的思维方式,让其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的诗性精神土壤。在对“野”、“逸”的分析中,最终发现两者不是分离的,而融合在了一起。“野”的荒原理想与“逸”的净土理想在石涛的艺术和理论中走向一片姻绲迹化的境界。石涛的“野”没有走向粗鄙,不以涂抹乱画来惊世骇俗,而是以天地精神充沛弥满。“逸”也非对某个理想风格的临摹刻画,而是超越于风格,逃逸于固定程式,走向融合的“大涤”之境。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分析了石涛的“一画论”、“蒙养”、“受与识”、“资任”“笔墨”等重要的理论概念,可以看到石涛的“创新”实际走的是一条精神生态的归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