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的灵魂叙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q19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魂是一个古老的词汇。中西灵魂观的差异显著,甚至它们各自观念内部也充满分歧。但判定灵魂叙事内在质地的关键尺度,并非文化逻辑上的灵魂内涵,而是看文学叙事行为能否内在地生成独特的“灵魂话语”:1.个体性。2.自由性。3.冲突性。4.终极性。因此,灵魂叙事之“灵魂”的内涵即为:居于物质化身体内的具有个体性、自由性、冲突性与终极性的精神实体。灵魂叙事的外在命名,取决于中西灵魂观之间可通约的公共视点:1.前世。人的来源,故乡的地处。2.今生。人生的构成与意义,人生的不朽之道。3.来世。人死后的归宿。他们共同组成灵魂叙事的立论根基。在灵魂话语共享的前提下,中西方文学各自形成了灵魂叙事的先驱形态,他们共同组成了灵魂叙事的历史渊源。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现实主义的文学叙事,感时忧国的文学精神,三位一体,构成了灵魂叙事的生成语境,也直接导致了灵魂叙事的稀缺。而中国现代文学出现鲁迅、曹禺、穆旦这样的灵魂叙事者,是内、外部因素共同推进的结果。其中切近灵魂话语的人文资源构筑了灵魂叙事的外部动力,而它的内部动力在于:他们扎根于自己的时代,充分利用艺术陌生化的审美形式,实践对个体命运与自我本质的艺术探险,试图挖掘人类内心那些永恒的经验与冲突,深刻地见证人心的细微变化,追寻安顿生命的精神家园。因为要把中国现代文学的灵魂叙事作为一种诗学类型来研究,我们必须尝试圈定一个相对合适的概念。就灵魂叙事的生成机制而言,它至少具备四个维度:身体维度,描述个体化的身体感知,凝结中国本土经验;存在维度,揭示个体存在困境与精神危机;忏悔维度,呈现灵魂的残酷拷问,自我地狱的审视;终极维度,面对永恒苦难与永恒死亡的生命困境,发出终极呼告。至此,我们可以厘定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从饱满的身体意象出发,途经个体存在的精神通孔,通过鲜明的张力叙事,生成特定的忏悔话语,在人性的裂变与深渊中,探寻安顿生命的精神家园的叙事行为。就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群而言,鲁迅、曹禺、穆旦三人创作的文本特征,最与灵魂叙事的生成机制契合。
其他文献
集成稳压器正向着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效率三个方向迈进,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作为其中的一员,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并向着片
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都市女性成长小说创作的不断繁荣。这一文学现象,与新时期以来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多元文化语境的确立、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涌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部分地方大学已将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这一目标定位既区别于一流大学的偏重于理论研究,以应用创新
动机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个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学习的目的和原因,也是促使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因素,学习者要保持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需要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彭亨大学是马来西亚的公立大学,是培养汉语人才的重要机构,针对彭亨大学大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及影响的相关因素,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进行了分析。本文结合Gardner社会心理学动机模式中的“融合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和Deci Ed
荀子《诗》学对两汉经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但目前还缺乏对荀子《诗》学的系统研究。本文将荀子《诗》学置于先秦文化背景中考察,逐条分析荀子论《诗》、引《诗》,认为:1.荀子
<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出现有时问题一提出满堂哄抢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的局面,而有时问题提出来后举手者寥寥无几,课堂显得冷冷清清。尤其是后一种情形在阅读教学中尤为突
会议
听了两节习作指导课,一节是五年级的《场面描写》,一节是二年级的《我最喜欢吃的水果》。这两节课都运用了例文,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表达更得体一些。但怎样运用例文,
复合型导电高聚物材料老化后结构将发生改变,材料的力学及电学性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该体系复合材料具有压阻效应,导电特性具有载荷依赖性,因此老化后材料的压阻效应也将发
关于“文学的自觉”说,在中国古代文学界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其中以“魏晋文学自觉说”最具影响力。自提出之日起,八十年来几乎被中国文学研究者引为圭臬。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
语文的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写作能力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重难点,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而写一篇好作文就更是难上加难。文章在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