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felo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及工业化不断推进,加之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及农村的环境问题不断突现,也大大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于农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无论是河水污染、农田破坏,还是农村随处可见的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等,都反映了我国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大大影响农户的生活。而农村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其关键是农户,要建立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就必须依靠农户,鼓励其实施可持续的的生产、生活方式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农户采取亲环境行为,对于改善农村的人居农村现状及农业和农村的繁荣发展都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期找出其中的内生因素,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保证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有限理性、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等,通过实地走访总结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笔者将个体心理层面(群体规范、环境意识、环境素养)、情境因素(环境措施、农村现状、激励机制和宣传教育)等纳入到整体的研究框架中。具体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介绍了我国农村地区目前出现的生产及生活相关的环境问题,对国内外关于亲环境行为的有关论述进行详细的文献梳理及相关述评,以此为现实和理论背景下提出了农户亲环境行为的研究内容和总体思路。此外,还提出了本文农户亲环境行为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总结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就有关农户亲环境行为的主要概念进行展开和界定,并回顾了影响农户亲环境行为的理论因素以及动机拥挤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等,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以了解现有研究的进展,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农户亲环境行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主要就当前农村区域的环境现状进行简单概述,剖析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入户访谈找出当前农户亲环境行为缺失的原因。理论模型构建和检验。对农户亲环境行为进行界定,并分析农户亲环境行为欠缺的原因,综合考虑的外部性因素对个体的作用,由此提出了影响农户亲环境行为的模型,具体包含:社会规范、环境素养、环境意识对环境态度、亲环境行为作用的研究假设;农村环境措施、农村现状、宣传教育及相关激励方式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假设;环境态度对亲环境行为的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设计量表,针对湖北省浠水县的农户进行小规模的问卷调研,再通过SPSS软件以及Amos软件对问卷中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详尽且严谨的数据分析,按照统计学和现实操作性,对信度不达标的题项作删除处理,以达到量表优化的目的。正式问卷收集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别进行信度效度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及中介的检验,最终明确个体心理及情境因素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作用机理。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对策建议。在前文实证分析基础上,基于心理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干预路径两个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如培养农户的环境环境素养、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及完善当地关于环境的规范制度等方式加强对个体心理因素,并综合运用政策和发挥政府作用,强化外部规范,加强农户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为倾向。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农民的付出。作为整个乡村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主体,农户无论是在生产方式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都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产生根源性、持续性和直接性的影响。由此,要想保护好农村地区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使得国家的关于生态环境措施的落实,都亟需广大的农户主体参与进来。集中探讨个体感知心理因素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所感知的社会规范和自身的环境意识及环境素养在农村生活情境下,对实施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在湖北浠水县的抽样数据显示,环境素养对农户环境态度最强烈,回归系数达到0.488,其次是农户的社会规范,回归系数达到0.415,再就是农户的环境意识,回归系数达到0.401,可见三种心理层面的变量对环境态度的影响都较高;在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上,同样也是环境素养(0.567)最高,社会规范(0.401)次之,环境意识(0.380)相对最弱,但是系数都高于0.35。而不同的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则较大,年龄、学历、可支配收入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证实了Archibald等(1986)所提出的环境素养模型,个体差异会体现在个体的心理感知和所表现的行为上。农户所处的情境因素对亲环境行为也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当前关于农户亲环境行为研究,大多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以不同的影响因素去分析行为背后的心理作用,但是大多数研究者都忽略了内外双重因素对农户的态度心理和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第四章研究发现,关于环境态度的影响因素中,环境措施(0.726)、宣传教育(0.665)、激励方式(0.626)农村现状(0.618),影响亲环境行为中,则顺序有所变化,其中宣传教育(0.584)最高,往后分别是农村现状(0.443)、环境措施(0.433)和激励方式(0.408),因而在农村区域要采取环境措施和宣传教育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不同的人口统计变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学历(激励方式上的差异)、年龄(环境态度上的差异),可支配收入的差异体现在农村现状、宣传教育、激励方式、环境态度等概念维度上,基本上符合收入越高者,其对农村现状、宣传教育以及环境态度等都表现出较高的意愿。本文基于内外因素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展开研究,结合有限理性、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等,将个体感知心理因素与农村的情境因素相结合,纳入整体研究框架,对驱动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文章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本研究建构了基于心理和外部情境两种情况下的农户亲环境行为模型。第二,农户亲环境行为研究在分析不同因素的作用机理时,强调了外部因素对个体态度和行为的作用关系的探讨,并进行深入探讨具体情境的落脚点,提出引导策略和政策方针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第三,将规范-激活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态度-行为-情景理论等应用到农户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中。本文主要立足于农村这一颇具特色的区域环境,通过整合发展现有理论框架,考虑到农户“理性人”和农村环境的独特,既分析了个体的基础心理,又探讨了外部农村环境因素的影响,拓展了已有理论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情境。通过入户访谈及实地调研,本文结合目前环境行为研究的不同理论角度,根据农户亲环境行为的独有特征,分析干预工作的不同层面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从而得到农村地区农户亲环境行为的驱动体系。具体对策包括:培养农户环境保护环境素养、引导农户采取环境友好行为、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环境知识文化水平及完善政策规范激励制度措施,以保护好农村地区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使得国家关于生态环境措施的落实,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在对近年来哈尔滨市出现的水污染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水污染的起因进行多视角的分析和探讨,从环保意识、法律手段、预警监测、污水处理技术等方面提出城市水
电子产品在运行过程中的随机性失效是产品失效的一种常见形式。本文以一个无线网络系统为案例,总结了该系统出现的失效模式,借鉴前期研究的分析流程,采用分环节、限定输入考察输出的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各环节的自身影响及对系统整体输出的贡献,最终实现了产品的失效定位。同时,通过对这一案例的研究,初步建立了针对电子产品随机性失效进行失效定位的方法和流程。
写话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有条理地表达,并做到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北大青鸟阿博泰克等合作办学新闻发布会于6月17日上午举行。台州市政协副主席、临海市副市长徐林德出席会议并表示了热烈祝贺。
英语中的称呼和称谓与其他语言一样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亲疏关系的认定,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民情和民俗内涵。英语国家把男士称Mr,女士称Miss(未婚)、Mrs(已婚)。如果在不明对方是否已婚的情况下,可用Ms,这是英国女权运动的产物。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单独用以称呼女性,Mr或Ms通常与姓连用,而不能单独与名连用;Sir和Madam一般既不与姓也不与名连
研究目的:通过8周的教学训练实验得出的数据纵向分析跳深训练对短跑支撑摆动技术的影响,并对跳深训练是否能够提高短跑成绩进行实证。本研究是基于短跑专项技术训练和专项力
长期以来,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模式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式的“填鸭式”教学,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氛围沉闷,大大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枯燥的政治课
煤层开采诱发断层活化导致承压水突涌,是深部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的重大威胁之一。工程突水灾害实例表明断层活化突水具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效应,给断层活化突水防治和危险性评价预
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克服常遗忘因子RLS中所遇到的协方差阵"猝发"."结止"等现象的带双可变遗忘因子的RLS新算法,并基于一种误差准则得到了完整的自适应参数估计方法.为了保证算
面对人工智能的巨大冲击,企业和个人如何凸显自身竞争力?对于个人,精进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竞争力必不可少;对于企业,保持一支高素质高才能的精英队伍是企业稳固发展的根基。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淘汰。对于每一个职场人,生活与工作紧密相连,工作阅历是个人的职场名片。由此,日常工作中企业培训业务便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培训,激发员工潜在能量,间接提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