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工记》作为我国先秦时期科技著作,记录了先秦工匠的手工技术。笔者运用词汇学、语义学的研究方法,着眼于《考工记》工艺动词的语义研究,并探究古代工艺动词语义特点及蕴含的工艺文化内涵。根据工艺动词的界定及其判定标准,笔者整理统计出《考工记》记载的六大类二十五个工种所涉及的工艺动词共122个。“攻木之工”工艺动词72个,包括为、养、揉、奠、挢、液等;“攻金之工”工艺动词8个,包括为、煎、权、准、铸等;“攻皮之工”工艺动词19个,包括为、澣、脂、锻等;“设色之工”工艺动词22个,包括为、沤、炽、暴、湅等;“刮摩之工”工艺动词10个,包括为、辨、夹、桡等;“抟埴之工”工艺动词1个,为。不同工艺类别既有相同工艺动词,也有不同工艺动词,如“为”在六大类工种都有出现,而“湅”只出现在染湅工艺中。工艺不仅是匠人精湛技术的体现,更是一种完整性艺术的呈现,于是文章结合工艺动词个数及工艺流程相对完整性,运用静态描写和语素分析方法,着重探讨分析了制弓工艺、为甲工艺和染湅工艺这三类工种的工艺动词语义。根据《考工记》记载及工艺本身的特点,制弓工艺包括选材、治材、作弓、验弓四道工序;为甲工艺包括制革工艺和制甲工艺,而制革工艺又包括治革、裁革、验革工序,制甲工艺包括做甲、验甲工序;染湅工艺包括染色和丝帛精练两类工艺,染色工艺又包括染液制作、着色工序,丝帛精练工艺包括湅丝和湅帛工艺。然后,文章分别对这三类工艺中每道工序所涉及的工艺动词进行语义描写和义素分析,如制弓工艺中选材工序中的“取”“相”,文章先是结合语境及先贤注释,对其语义进行描写,然后用义素分析方法进行辨析。工艺动词作为专科词语,通过对其语义分析研究发现,工艺流程中的工艺动词语义之间呈现有序性、层级性、并列式的特点,且工艺动词的义位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反映出先秦时期自然与科学,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工艺文化思想;并且有助于《汉语大字典》辞书的勘误校订和义项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