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工艺动词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8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工记》作为我国先秦时期科技著作,记录了先秦工匠的手工技术。笔者运用词汇学、语义学的研究方法,着眼于《考工记》工艺动词的语义研究,并探究古代工艺动词语义特点及蕴含的工艺文化内涵。根据工艺动词的界定及其判定标准,笔者整理统计出《考工记》记载的六大类二十五个工种所涉及的工艺动词共122个。“攻木之工”工艺动词72个,包括为、养、揉、奠、挢、液等;“攻金之工”工艺动词8个,包括为、煎、权、准、铸等;“攻皮之工”工艺动词19个,包括为、澣、脂、锻等;“设色之工”工艺动词22个,包括为、沤、炽、暴、湅等;“刮摩之工”工艺动词10个,包括为、辨、夹、桡等;“抟埴之工”工艺动词1个,为。不同工艺类别既有相同工艺动词,也有不同工艺动词,如“为”在六大类工种都有出现,而“湅”只出现在染湅工艺中。工艺不仅是匠人精湛技术的体现,更是一种完整性艺术的呈现,于是文章结合工艺动词个数及工艺流程相对完整性,运用静态描写和语素分析方法,着重探讨分析了制弓工艺、为甲工艺和染湅工艺这三类工种的工艺动词语义。根据《考工记》记载及工艺本身的特点,制弓工艺包括选材、治材、作弓、验弓四道工序;为甲工艺包括制革工艺和制甲工艺,而制革工艺又包括治革、裁革、验革工序,制甲工艺包括做甲、验甲工序;染湅工艺包括染色和丝帛精练两类工艺,染色工艺又包括染液制作、着色工序,丝帛精练工艺包括湅丝和湅帛工艺。然后,文章分别对这三类工艺中每道工序所涉及的工艺动词进行语义描写和义素分析,如制弓工艺中选材工序中的“取”“相”,文章先是结合语境及先贤注释,对其语义进行描写,然后用义素分析方法进行辨析。工艺动词作为专科词语,通过对其语义分析研究发现,工艺流程中的工艺动词语义之间呈现有序性、层级性、并列式的特点,且工艺动词的义位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反映出先秦时期自然与科学,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工艺文化思想;并且有助于《汉语大字典》辞书的勘误校订和义项增补。
其他文献
文章认为,根据充当状语的名词与其所修饰谓语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古汉语名词作状语的情况可分为四类,即名词是动作行为的凭借、发生的处所、比况性施事和比况性受事。名词
企业成为高职教育重要办学主体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构建企业主体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表现形式上看,企业主体型是指企业成为利益主体、法律主体和社会
<正>复旦大学中文系严锋教授在《三体3:死神永生》序言中写道:"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他的几乎全部作品,没有一部让我失望,而且可以说是一部比一部写得好。2006年,我在《科幻世
概述了钨(W)的生产、应用以及钎焊在W的连接中的发展情况。目前W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机械行业、电子行业、国防事业和化工行业等。W的制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W
<正> 最近读到《哲学研究》1990年第2期发表的谷方先生《中国哲学史上的“反理学的斗争”质疑》(以下简称谷文)一文。此文主要批评了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的《宋明理学
A new 1D silver cluster-assembled complex Ag10bpy-CH3CN exhibiting intense photoluminescence was reported.Upon the loss of coordinated acetonitrile,Ag10bpy-CH3C
量词重叠作为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汉语方言中的量词重叠现象更是多样,研究汉语方言的量词重叠现象对于汉语语法的系统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德安方言作为赣方言的一部分
积极健康的心理品格会对初中生学习、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也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分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初中生的积极心理
笔者在2015年8月被国家汉办选为赴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再由孔院外派至都柏林梅努斯大学教学点,进行为期10个月的汉语教学活动。此调查报告从中学大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译者主体性也成为翻译界的研究热点。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理论为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