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分析96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病程以及病程与病性、西医分型及RE分级情况、临床症状、体重指数、胃镜下食管粘膜表现及分级、合并血脂异常及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用以丰富GERD回顾性研究的内容,为今后GERD的临床防治提供切实、客观的依据。研究方法:1.病例来源:选取2013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绵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住院部病历96份。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选取符合本研究的病历。2.以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专家组制定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7版)作为本研究的中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制定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2014年)。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病程以及病程与病性、西医分型及RE分级情况、临床症状、体重指数、胃镜下食管粘膜表现及分级、合并血脂异常及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等情况。3.结合现有的文献,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GERD患者的四诊资料,建立信息数据库,进而探讨GERD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1.本研究中医证型发生频次依次为:肝胃郁热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瘀血阻络证>脾虚湿热证>胆热犯胃证。2.男性多为肝胃郁热证,女性多为气郁痰阻证,老年人多见于瘀血阻络证、脾虚湿热证。青年人多见于肝胃郁热证,中年人多见于气郁痰阻证。3.96份病例中发生于秋季者最多见,共计33例,其余季节排序为夏季>春季>冬季。4.96例病例中病程≥3年者32例,病程<3月者年者22例,1-3年者15例,3-6月者14例,7-12月者13例。5.本研究中反酸最多见,共出现43次,胃脘胀满、胸骨后刺痛、嗳气、烧心、咽喉如有痰梗发生频次在35-42次不等,泛吐清水仅出现在中虚气逆证中,共计9例。6.将96例患者按照体重指数分为5类,其中肥胖组最多见,其余组别排序为正常组>偏胖组>偏瘦组>重度肥胖组。7.胃镜下食管粘膜正常者最常见,共计80例,异常者由高到低排序为:发红/充血水肿>糜烂=橘红色粘膜上移超过胃食管交界线>糜烂融合现象=溃疡(食管下段);在胃镜下RE患者的分级中,有6例为A级,其余级别排序依次为B级>C级>D级。8.本研究中GERD合并高脂血症的36名患者中,14例为混合型高脂血症(TC↑+TG↑);GERD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20名患者中,焦虑状态最多见,共计11例。9.本研究的GERD的中医证型与年龄、临床表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性别、发病季节、病程以及病程与病性、西医分型及RE分级情况、体重指数、胃镜下食管粘膜表现及分级、合并高脂血症及合并焦虑抑郁障碍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结论:1.中医证型以肝胃郁热证和气郁痰阻证最为常见。男性多见于肝胃郁热证,女性多见于气郁痰阻证,故治疗本病时应根据不同性别遵循不同的治疗原则。2.中医证型与年龄因素具有显著差异性。故治疗本病时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证型特点采用相应的治疗及既病防变措施。3.混合型高脂血症在中虚气逆证中分布最广,焦虑状态主要分布在气郁痰阻证及中虚气逆证中。故临床上对本地区GERD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析后属中虚气逆证时,可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行血脂检查及焦虑自评量表测定,必要时在治疗上采取改变善生活方式及配合药物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