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摆系统的实验研究和非线性分析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Rea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复杂不稳定的、带有非线性和强耦合特性的机械系统,它的稳定控制是控制理论应用的一个典型范例。倒立摆系统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本文主要对倒立摆系统的实验和倒立摆系统的非线性理论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倒立摆系统的实验研究方面,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对一级倒立摆,二级倒立摆和基于倒立摆的移动机器人等三个完整系统进行控制。在倒立摆系统的非线性理论研究方面,对一级倒立摆运动方程进行了的基于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假设分析,得出了确保系统稳定可控的取值域。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述了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介绍了与倒立摆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倒立摆系统力学性能、控制理论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在倒立摆的理论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理论方法。 (2)详细阐述了一级倒立摆硬件实验平台的搭建过程和控制算法的实现过程。运用机构学优化一级倒立摆的实验平台,在确保实现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运用LQR(线性二次型)和模糊控制等现代控制理论对一级倒立摆系统进行控制。 (3)阐述二级倒立摆硬件试验平台的搭建过程和控制算法的实现过程,用LQR方法对二级倒立摆进行控制,使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最后,对基于倒立摆原理的移动机器人进行实验探究,使其初步达到预期效果。 (4)通过对一级倒立摆系统进行数学建模,研究了基于线性假设和非线性假设的带反馈的倒立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运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倒立摆系统的运动过程,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再用模糊理论对一级倒立摆系统进行分析。最后,得到参数处在哪个取值域时可以使倒立摆系统在理论上达到稳定,对动力学和模糊理论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对实验具有指导性的分析结果,避免了在控制实践中,单纯依靠经验寻找参数取值的弊端。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三维拓扑优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以连续体结构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三维静力学拓扑优化中数值不稳定现象、三维动力学拓扑优化中目标函数
挖掘装载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矿工作的运料效率,挖掘装载机转载机构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挖掘装载机整个运料系统的运料效率。传统的挖掘装载机转载机构未与挖掘装载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成本薄膜光伏太阳能电池,具备替代传统的无机硅太阳能电池的潜力。提高染料敏化电池的光伏性能关键在于深入认识敏化电池的电荷输运与复合规律。论文基于两个方面对敏化电池的电荷输运及电子复合做了深入研究,其一我们建立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转移动力学模型,将电子寿命分布概念转化成为表征TiO2纳晶表面态电子复合强度的可测参量,从而建立了表征敏化电池中Ti
以某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结合现场盾构管片上浮监测结果,考虑到管片衬砌结构的重要性,对盾构施工中管片上浮原因进行总结概括,提出了相应控制对策,通过现场监测,管片上浮量得
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市场经济呈现多渠道、多样式的快速发展,其中,融资是企业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其选择对企业的良性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筹资方式,规范筹资
电磁齿轮是利用电磁铁的基本原理,结合电磁学和机械学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非接触传动齿轮。它可以在密封空间内传递力和转矩,因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电磁齿轮的传动原理和测试系统。从电磁齿轮有限元法入手,介绍了电磁场的微分方程,并进行了电磁齿轮电磁力及扭矩的分析与计算。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电磁场分析功能,对电磁齿轮中的一个爪极进行分析,得出磁场分布图;再对主、从动轮的一对N极和S极的爪极
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依托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向网络化、快速化方向发展。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设计、定制自己需要的产品,企业为了满
特种高分子聚芳醚腈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机械性能、阻燃性和润滑性等,因此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本文从两个方向出发合成几种新型的聚芳醚腈,一是往聚芳醚腈分子主链结构上引入酮基(-CO-)和砜基(-SO2-),二是往聚芳醚腈分子侧链上引入磺酸基(-SO3H)或羧基(-COOH),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1.以2,6-二氯苯甲腈(DCBN)、4,4’-二氟二苯甲酮(DFBN)和双酚A(BPA)为原料通过亲
密封件是机电产品、石油、化工等中防止产生漏油、漏气、漏水以及防止外界环境介质和灰尘浸入的重要基础元件。现代工业对密封的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传统各类密封材
农业机器人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的不足,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机器人的研究投入。控制系统作为农业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