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胆道闭锁性黄疸与非胆道闭锁性黄疸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声像图表现有部分重叠性,但两者的治疗及预后完全不同,所以及早鉴别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婴幼儿胆道闭锁及非胆道闭锁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从而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声辐射力脉冲(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所测定的弹性参数,研究其与肝脏纤维化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52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病例组,分为胆道闭锁性黄疸组22例及非胆道闭锁性黄疸组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胆囊大小及胆囊收缩率、肝动脉内径,观察胆囊形态结构、肝门前纤维块及肝被膜下血流情况。应用Siemens Acuson S 2000彩色超声诊断仪,配置ARFI成像技术软件,测量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评价肝纤维化情况。结果:1胆囊在不同组中的超声表现1.1胆囊大小在不同组中的超声表现:胆道闭锁组胆囊长径、前后径均小于非胆道闭锁组及正常对照组,前者与后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后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1.2胆囊形态在不同组中的超声表现:胆囊形态在不同组中存在差异,22例胆道闭锁性黄疸组胆囊形态:充盈1例,萎瘪15例,无腔或无胆囊6例。30例非胆道闭锁性黄疸组胆囊形态:充盈25例,萎瘪4例,无腔或无胆囊1例。20例正常对照组胆囊形态:全部充盈。1.3胆囊收缩率在不同组中的超声表现比较:胆道闭锁性黄疸组:15例未见胆囊收缩,7例收缩率<50%,无一例收缩率>50%。非胆道闭锁性黄疸组:3例未见胆囊收缩,9例收缩率<50%,18例收缩率>50%。正常对照组20例全部收缩率>50%。2.1肝被膜下血流在不同组中的超声表现比较:胆道闭锁性黄疸组:21例出现被膜下血流,1例未见被膜下血流显示。非胆道闭锁性黄疸组:6例出现被膜下血流,24例未见被膜下血流显示。正常对照组:均未见被膜下血流显示。三组存在差异。2.2肝门前纤维块(triangular cord sign,TC征)在不同组中超声表现:胆道闭锁性黄疸组中有16例肝门前出现纤维斑块,6例未见纤维斑块。非胆道闭锁性黄疸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未见纤维斑块。2.3肝动脉内径、最大流速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在不同组中的比较:胆道闭锁性黄疸组较非胆道闭锁性黄疸组及正常对照组内径增宽,最大流速增快,RI增高,与后两者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检查结果2.4.1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肝脏剪切波速度(SWV)比较:对肝脏病理分期即F0~F4期。胆道闭锁性黄疸组F0为0例,F1、F2、F3、F4组的肝脏SWV依次递增,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8.044,P<0.001)。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显示,SWV在F1与F2、F1与F3、F1与F4、F2与F3、F2与F4及F3与F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WV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4.2不同类型黄疸之间的肝脏剪切波速度(SWV)比较:胆道闭锁性黄疸组、非胆道闭锁性黄疸组及正常对照组肝脏剪切波速度有差异。胆道闭锁性黄疸组肝SWV明显高于非胆道闭锁性黄疸组SWV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胆道闭锁性黄疸组SWV与正常对照组肝S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肝脏在不同组中的超声表现结论:1胆囊形态及收缩率在诊断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及非胆道闭锁性黄疸中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胆道闭锁患儿胆囊收缩率无一例>50%,这在诊断胆道闭锁中起到很大的作用。2非胆道闭锁性黄疸患儿中无一例存在肝门前纤维块,其在胆道闭锁诊断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3肝被膜下血流及肝动脉内径、流速、阻力指数对诊断胆道闭锁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需结合其它检查综合判断。4 ARFI作为一种无创、简便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方法,渐渐被人们所认可,它可以定量评价肝组织硬度,因此可以客观评价胆道闭锁患儿的病情进展及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