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福建省红树林资源的种类及群落结构特点、生态系统的功能作用、现有林的分布情况、宜林地发展规划、生态效益的价值评估、建设发展思路、面临威胁及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等系列内容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现将研究结果略述如下:1福建省红树林资源的种类及群落结构特点福建省现有红树植物种类共计8科11属15种,本土红树植物包括老鼠簕、厦门老鼠簕、桐花树、木榄、秋茄、白骨壤等6种,引进种包括海莲、尖瓣海莲、红海榄、无瓣海桑、玉蕊、海芒果等6种,半红树植物包括黄槿、滨海木槿、玉蕊、海芒果、苦郎树等5种,玉蕊和海芒果既是半红树植物又是引进种。红树植物在全省沿海各区的分布特点是从南至北种类数量逐渐减少,漳州市分布有12种,厦门市分布有7种,泉州市分布有3种,从莆田市以北经福州市至宁德市仅有1种红树植物分布。群落结构类型的分布特点也是从南至北类型逐渐减少,在全省的7个群落类型中,漳州市分布有7个类型,厦门市分布有3个类型,泉州市分布有4个类型,从莆田市以北经福州市至宁德市均只有1个类型分布。2有林地与宜林滩涂地的分布特点全省有林地总面积872.4hm2,沿海各区分布极不不均。漳州市居全省各市之首,占全省有林地总面积的59.6%,主要分布在龙海市和云霄县;其次为泉州市,占全省的19.0%,主要分布在惠安县:第三为宁德市,占全省的10.7%,主要分布在福鼎市、福安市、霞浦县、蕉城区;第四为福州市,占全省的7.0%,主要分布在福清市、连江县、平潭县;第五为厦门市,占全省的3.3%,主要分布在同安区、翔安区、集美区、海沧区:莆田市最少,仅占全省的0.5%,分布在秀屿区与仙游县。全省宜林地总面积13145.6hm2,分布也极其不均,绝大部分集中在宁德市。宁德市占全省宜林地总面积的84.5%,主要分布在霞浦县、蕉城区、福鼎市与福安市;其次为漳州市,占全省的7.4%,主要分布在龙海市、云霄县及漳浦县;第三为福州市,占全省的4.2%,主要分布在罗源县、连江县、浪岐区、长乐市、福清市;第四为莆田市,占全省的1.7%,主要分布在城厢区、湄洲区、涵江区、秀屿区;第五为厦门市,占全省的1.5%:泉州市最少,只占全省的0.6%,分布在丰泽区和洛江区。宜林地主要集中在宁德市,因为在宁德三都湾广阔滩涂上生长着大量的大米草,目前暂时无法养殖和利用,将该类滩涂均划为红树林宜林地。有效彻底的开展大米草除治工作,是我省进一步扩大种植红树林的关键所在。3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作用和红树林的生态价值评估红树林对维护福建省沿海各区的环境及生态稳定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生态功能主要有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消浪护岸功能、促淤造陆功能、净化大气和海水功能、海岸景观维护功能、可持续利用功能等方面。价值评估结果:生物量价值为521万元,灾害防护价值为697.6万元,生态养护价值为5641.8万元,保护土壤价值为7396万元,固定CO2和释放O2价值为424万元,动物栖息地价值为371万元,营养循环价值为29万元,污染物降解价值为13万元,病虫害防治价值为4.4万元,所以综合九项评估指标价值的总和,得知红树林资源的生态总价值为15097.8万元。4面临威胁及存在问题红树林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两个方面:一种是来自人类的活动干扰,包括围垦造田、滩涂养殖、争地毁林、水体污染、建筑垃圾等;另一种是来自自然界的有害生物,包括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及杂草的入侵,以及病害、虫害、鼠害等。存在问题:对红树林的林下生物开发利用强度过大,鸟类等野生动物减少,存在人鸟争食和人树争地矛盾;营造工程缺乏统一造林规划和技术指导思想,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林树种单一,只管造林不搞管护,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病虫害严重发生时,防治技术及设备陈旧老套;对红树林资源保护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极不健全。5建设发展思路要发展并搞好红树林的建设,必须结合红树林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并应用生态恢复理论,切实对保护恢复建设、造林恢复建设、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建设、管理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做好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