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昂与其诗歌文献研究

来源 :喀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j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昂是元初的一位汉将、诗人。他在近不惑之时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入仕,此后驰骋大江南北,授昭武大将军、广东道宣慰使,终卒于任上。作为一名因武留名的武将,郭昂与元初文学家姚燧、王恽、胡祗遹等均有所往来,存诗六百余首,成为元初文人群体中一个极特殊的存在。他留下的诗作,不仅为我们展示了蒙元军队里一个汉将所见到的元初社会百态,还向我们透露了他将士与文人、蒙古与汉人两重身份下的矛盾、复杂心理。本文基于近年新发现的《郭氏家谱》五卷与其他现存相关文献,探明了《元史》及相关史传文献中,郭昂生平概况及仕历记载中的颇多缺误,理清了郭昂的诗歌原集《野斋集》的成书和散佚过程,纠正了近世出版的元代诗歌总集《全元诗》所辑郭昂诗中的四十余处瑕误,并利用新发现的文献对郭昂诗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补遗,将《全元诗》辑郭昂诗的数量扩展至其原集的三分之二。而通过以上研究,力求客观准确地还原其在元初文坛上的本来面貌,为其文学成就的研究,提供文献依据。本论文分四章考述两大问题:郭昂的生平与其诗歌文献。绪论通过对近世郭昂生平、诗作及文学成就研究现状的梳理,探明前人研究中尚存的问题,并根据新发现的《郭氏家谱》资料,阐述此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说明本文研究思路。第一章“家世、籍贯、生卒研究”分为三节,分别对郭昂的家世背景、乡贯、生卒年月三个问题进行考述,明郭氏军功世家背景,辨清因氏族迁徙而引出的数种乡贯说法,并纠正以《元史》本传为据而对郭昂生卒推测不确的多种说法。第二章“仕途行迹研究”以时间为序,按郭昂仕宦行实地域分为五节,每节分别对其此阶段的生平要事进行辨讹补证。“早年生活与入仕”主要补正其至元二年(1265)受廉希宪赏识并以此入仕以及早年受父严教与求学游历的行迹;第二节“初官鲁、川、襄”为其初入仕途,至元三年(1266)至至元十二年(1275)间转任于山东、西川和襄阳的仕历补证梳理;第三节“湖广收蛮洞”为郭昂至元十三年(1276)至至元十九年(1282)间于荆湖、云贵一带建功升迁仕历的补考和对正史相关记载的纠误;第四节“江西系牢狱”乃是对正史中所未载的郭昂于至元十九年(1282)到至元二十三年(1286)在江西平乱枉遭牢狱事件的考证,并对郭昂于江西一带的其他行迹进行补正;第五节“广南征交趾”则是对郭昂至元二十三年(1286)至至元二十五年(1288)间受命远征交趾前后行迹的考述,以及对其晚年事迹的补充与纠误。第三章“《野斋集》的版刻、散佚与辑佚”分为三节,对郭昂诗集《野斋集》的成书时间、流传概况、散佚过程以及前人辑佚、整理得失进行补考梳理,辨明《全元诗》所辑郭昂诗46处瑕误,并据相关文献逐一进行纠正。第四章“郭昂诗的新发现及其价值”亦分为三节:第一节主要对新发现《郭氏家谱》卷三《文毅公诗集》的文献风貌进行梳理考述,并将其与前人辑佚成果进行比照,辨明其中所选录的203首郭昂诗中有133首为首见;第二节对《文毅公诗集》的价值——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第三节“《全元诗》郭诗补遗”是《文毅公诗集》所存《全元诗》集外郭昂诗以及现存相关方志、总集、类书等文献中《全元诗》漏辑郭昂作品的搜集整理,以尽可能全面填补郭昂作品散佚之缺。结语部分就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郭昂诗歌的持续研究指出方向。
其他文献
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测定法,研究八角茴香提取物对20种病原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旨在探究八角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八角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辣椒灰
前些年在我市近一半的水田是"冬闲田-中稻"一熟制,冬闲田面积多造成当年冬季至次年春季温光资源浪费;之后大力发展稻田油菜,采用人工栽插实行"稻-油"两熟模式,又很不适应农村
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形:已知问题的原貌未必是与圆有关的问题,但如果能恰当巧妙地构造或引设——辅助圆,并通过对所添设的"辅助圆"及其性质的探究,使得问题化难为
<正> 济南市市中区七里山第三社区居委会辖区内有常住居民1188户,共3851人。近几年,他们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广开就业再就业门路,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铺路架桥,共安置下岗失业
<正>简&#183;奥斯汀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多从细微角度观察女性,描写细腻,情感丰富,深刻地抨击了社会黑暗。《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著作里没
外夹式超声波流量计因具有无需破坏管道、便于安装、维护成本低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石油传输、流量跟踪、给排水等测试领域;设计了一种基于时差法的外夹式液体超声波流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