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Narcotrend指数(NI)指导下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输注麻醉在颈椎前路神经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需行颈椎前路神经减压术的患者64例,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闭环控制组(P组,n=32)和人工调控组(A组,n=32)。两组均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诱导,当NI下降至≤46且持续30s以上时,P组设置NI的目标值为36进行自动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A组由另一组麻醉医师手动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靶质量浓度维持NI在(26~46)。记录诱导前即刻(T1)、诱导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减压前(T4)、减压后1min(T5)、减压后3min(T6)、减压后5min(T7)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NI,计算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托品、麻黄碱和乌拉地尔等药物使用量,不同麻醉深度(NI26~46、NI<26、NI>46)所占时间比例及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过深NI<26、麻醉过浅NI>46所占时间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麻醉NI26~46所占时间百分比P组显著高于A组(P<0.05);与A组比较,P组丙泊酚平均维持质量浓度降低,瑞芬太尼平均维持质量浓度增加(P<0.05),两组患者麻黄碱、乌拉地尔和阿托品等药物使用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管时间P组显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HR、MAP和NI值组内比较,与T2时刻相比,T3时刻HR值均升高(P<0.05);与T1时刻相比,T2、T4时刻的MAP值均降低(P<0.05),T3、T5时刻的M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刻相比,其他各时点的NI值均降低(P<0.05),与T1时刻相比,A组在T5时刻的MAP、NI值显著性升高(P<0.05),T4、T6、T7时刻的MAP、N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这种算法指导下的闭环控制器,以NI为反馈指标行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输注应用于颈椎前路神经减压手术麻醉在临床上是可行的;与人工调控组相比,其更易维持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而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并可显著降低丙泊酚使用量,使病人术后快速苏醒并缩短了拔管时间,增加了麻醉的安全性和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