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IVCS)在临床中采用腔内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方法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29例IVC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腔内介入球囊扩张组(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50例,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25-71岁,平均50.7岁;腔内介入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组(PTA+Stent)41例,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22-67岁,平均48.1岁;保守治疗组38例,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31-75岁,平均55.6岁。全组病例(129例)均经足背静脉注入造影剂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26例顺行造影时发现左髂静脉显示不清,加做左髂静脉插管造影后明确诊断。21例患者加作盆腔B超和CT检查,全组病例未发现盆腔肿瘤等占位病变。50例行PTA(球囊直径选择为8-20mm),术后口服华法林3个月,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用量(要求延长至正常值的1.5至2.5倍之间);41例行PTA+Stent,其中19例置入国产自膨式Z型支架,22例置入WallStent网状支架,术后口服华法林12个月,并根据INR调整华法林用量(要求延长至正常值的1.5至2.5倍之间);38例行保守治疗,穿循环驱动弹力袜和功能锻炼,口服阿斯匹林和迈之灵(欧洲马栗树籽提取物)。对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下肢静脉曲张行二期手术治疗。术后全部病例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PTA组50例,经抗炎换药处理后患者溃疡均愈合;20例皮肤色素沉着减轻;41例慢性左下肢肿胀消失,4例仍有轻度肿胀。PTA+Stent组41例,经抗炎换药处理后患者溃疡均愈合;15例皮肤色素沉着减轻;34例慢性左下肢肿胀消失,3例仍有轻度肿胀。发生1例患者国产Z形支架释放过程中穿通髂静脉壁,形成盆腔血肿,经保守治疗后,病人病情好转。置入支架后造影见病变段髂静脉恢复通畅,支架到位扩张良好。经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随访,无移位、断裂、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保守治疗组38例,部分患者肢体肿胀、酸胀不适、沉重感能得到轻度改善,而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及湿疹则无明显改善,有2例患者出现肢体肿胀加重,继发静脉性溃疡,有3例患者因骨折卧床、外伤等诱因继发了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部病例共随访3-36月,平均12.4个月。在肢体肿胀、症状(包括隐痛、酸痛、胀痛、皮肤不适、沉重感、肌肉痉挛等)和静脉曲张改善情况分析,PTA组和PTA+Stent组,均比保守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P<0.01)。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PTA+Stent组的髂静脉再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P<0.01);在治疗3个月时,PTA组与PTA+Stent组髂静脉再狭窄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PTA+Stent组对髂静脉再狭窄情况的改善要优于PTA组(P<0.01)。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IVCS具有良好的近期,中期效果。该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治疗IVCS的首选方法。介入治疗比保守治疗近期疗效为佳,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球囊扩张及保守治疗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