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采用野外调查记录、生理试验和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引种在云南省元江县苗圃的印楝(AzadirachtaindicaA.Juss)种源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和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详细的物候观察及与原产地物候期比较,KU(原产地梅迪尼布尔)和KA(原产地格利亚尼)种源的物候期早于MA(原产地焦特布尔)和CK(原产地新德里)种源,花期和果期时间较长.引种到中国后KU和KA的花期比原产地分别推迟了1个月,果期分别推迟了2个月和1个月;MA和CK物候期提前,花期比原产地分别提前了半个月,果期分别提前了一个月半和一个月.KU和KA的花期持续时间分别比原产地长2个月,果期持续时间比原产地分别长1个月和2个月;MA和CK的花期持续时间分别比原产地长3个月,果期持续时间分别比原产地长4个月和3个月.反映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响应.结合原产地和引种地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降雨量是影响物候期改变的关键因子.而花期和果期持续时间的延长,是温度和降雨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印楝四个种源的叶、茎、种子性状是有差异的.复叶的奇偶数、树皮开裂方式、种子形状可以作为种源鉴定的参考依据.茎的指标分析表明MA和KU种源生长最好,其次是KA,CK最差.性状变异率以种源间茎的变异率最大,其它性状变异小;MA气孔数目最多(在20×40倍显微镜视野下11.6个),变异率最高;CK气孔数目最少,变异率最低.印楝总变异(Ht)为0.2724,居群内的变异(Hs)为0.2320,各种源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4.81%,说明印楝种源内85.19%的遗传变异来自种源内,种源内个体间的变异远高于种源间的变异.遗传变异分析与形态性状变异分析的结果一致.由于印楝是异花授粉,植物基因交流频繁,必然导致种源间遗传相似度高,四个种源的遗传一致度为0.9123~0.9580,说明四个种源之间遗传基础狭窄、亲缘关系近.总之,生物生态学性状的统计分析和AFLP分析结果都表明了印楝种源间遗传变异小,种源个体间变异大.MA和KU种源在引种地的表现好,遗传多样性高,可作为选种育种、推广种植的首选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