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矿产资源需求量持续增长,我国地质勘查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地质勘查投入机制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地质勘查投入机制与各国的地质工作体制和机制紧密相关,具备一定的国别特征。国内外学界对地质勘查投入机制的研究成果卓著,但按投入主体、投入成本和投入区域的异质性、且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为保障国家地质工作长期稳定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进步,本文从异质性视角出发研究我国地勘投入机制。首先,在主体异质性视角下,讨论我国地质勘查投入主体选择、资金拉动作用、地质勘查财政投入规模。本文运用CES生产函数测度地质勘查投入的三方即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社会资金的投资效率差异,结果显示,两级财政投入和社会资金对产出矿业权价款的协同贡献显著,社会资金影响最剧烈,地方财政投入影响其次,中央财政投入起到了较好的资金衔接和分摊风险作用。当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投入、中央财政与社会资金投入、地方财政与社会资金投入的相对强度的对数平方值变动1个单位,对产出的矿业权价款分别有2.065、1.359、0.178倍的正向长期影响。社会资金购入矿业权价款占所有一级市场出让价款的96.14%,地勘投入对地勘业本身及开采业的社会资金拉动效应明显。运用Hines和G. Catephores提出的投资加速模型测度出行业层面地质勘查财政投资的当期适度规模由上一期的矿业权价款增量、矿业权价款和地勘财政投资额决定。其次,在成本异质性视角下,衡量地勘投入费用。对典型矿种地质勘查投入成本变化差异性分析显示,各矿种的单位储量地勘费用在不同时期时有升降,由客观条件和管理因素导致,为从成本节约角度提高地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依据。再次,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测算不同省份的地勘投入效率、增速、强度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不同省份的地质勘查投入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特征,西部省份依然是投资重点,地勘资金有逐渐向中部和东部流向偏重的趋势,各地区的地勘投资效率、投入增长态势和投入强度分布并不完全一致也显示出中、东部地区的地勘投资潜力和效率有待进一步认知,对未来区域性地质勘查投入优化调整提供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