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华文学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五四”运动影响的不断深入,华文文学逐渐发展。当时在泰国的华人知识分子大多来自中国,他们并没有将自身融入泰国社会,而是更多地受到中国政治风云的影响。在东南亚华文文学中,泰华文学的本土性较强。泰华作家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泰国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泰华文学。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泰华新文学就已部分本土文化,至50年代起,随着中国侨民政策的变化,泰华新文学逐步实现完全本土化转向。80余年来,大多数泰华作家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及80年代至今的两个文学发展阶段,泰华文坛出现过现代主义,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80年代后的泰华诗歌语言日益丰富、规范,并从词汇、内涵、风格等方面展示出自己的特色。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文化学、美学、语言学等方法,从以下几个层面论述泰华诗歌的主题,通过对泰华作家的文化意蕴以及他们的作品的研究一探泰华诗歌的艺术风格。
首先,泰华诗人重故乡、重爱情亲情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们的作品呈现出讴歌人情美,流露出思乡和文化传承的感情。其次,泰华诗人是在佛教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中形成发展的。
第三,谈泰华诗歌中的新词汇与语法的特点、韵律美感,探讨泰华诗歌反映泰国华人的社会、社会黑暗、下层人民生活。展现泰国华侨华人及当地人民的生活、性格和情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