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逃避自由到追寻自由——弗洛姆自由观与马克思自由观之比较分析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mhnfi77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历史,人类对自由的追求仿佛一幅耐人寻味的画卷跃然于我们的思维深处。自由是人的内在本性和精神追求,人类的历史就是人追寻自由并实现自由的历史,历史上每一个思想家都无法回避自由这一问题。弗洛姆与马克思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他们的自由观都围绕着现实的历史的人展开;都坚信人类社会有规律可循,坚信人的自由与理想的社会一定能够实现;他们都以异化为武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的控诉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类理想社会的蓝图;他们的自由观始终把人的自由、发展、完善和尊严放在中心位置,弘扬了人道主义的伟大精神,这尤其值得我们借鉴。与此同时,马克思与弗洛姆的自由观又有着重大的区别。他们在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异化思想、理想社会的模式与实现方式以及拯救人的方法、研究领域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由于弗洛姆自由观是建立在非科学的人本质的基础之上,侧重用精神分析和抽象的爱来实现对人的拯救,并主张用资产阶级改良方式来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社会制度。因此,难免不流于空想,并陷入乌托邦的困境。而马克思的自由观立足于人的实践,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把人的自由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规律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把共产主义作为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使自由获得完整的内涵和科学的价值,因而高扬了人类自由解放的主题。 通过对两者自由观的比较和分析,使我们加深了对弗洛姆在微观心理层面探寻人的自由的积极方面和局限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两者观点的比较分析,不仅加强了我们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性的认识,而且增强了我们对整个人类自由解放的信心。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大量的农民转变自己的角色,进城务工。但由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大量的儿童仍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他们的成长
本文分五个部分来论述宋代山水题画诗的审美意义、文人人生审美境界的建构及其影响:前言略述题画诗及其发展历程、研究状况,并界定本文研究对象的范围;第一章介绍宋代山水题画诗
在《理想国》第五卷,柏拉图在回应格老孔所提出的“正义城邦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哲学王”主张:除非哲学家当王,或者王通过学习哲学成为哲学家
摘 要: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学生体现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在小学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每位教师对这种方法都有独到
法兰克福时间10月11日早上9时整,随着开市锣声的敲响,西域骆驼服饰有限公司(ISIN: DE000A1RFMM9)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FWB)主板迎来了首个交易日,股票代码为VC8.DE。股票在正式发行当日即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开盘后股价一路飙升,为今年泉企赴德上市赢得了“开门红”。  “很高兴我们能够在资本市场如此困难的时期实现IPO,这对于西域骆驼来说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我们的品牌建设、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