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寻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对毛囊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痤疮的治疗和日常防护提供数据依据,服务临床。方法:在流行病学知识的指导下完成问卷设计,对451例患者的皮肤类型、性别、年龄等情况进行调查,并由皮肤科调查医师协助完成相关信息填写。同时调查医师还要对痤疮患者发病部位、严重程度分级、中医辨证分型等信息进行专业评估,皮肤科检验室老师进行毛囊虫检查。建立Excel数据库,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结果:1.寻常痤疮发病的一般情况451例痤疮患者,年龄最小9岁,最大49岁,25岁之前发病241例,构成比53%,25岁之后发病210例,构成比47%。发病女性居多,是男性的4.6倍。皮肤类型以油性、混合性为主,分别占47%与40%。92.7%的患者体重指数属于正常范围,仅有7.3%的患者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中医证型以肠胃湿热(45.01%)、肺胃蕴热(35.92%)居多,肝郁血瘀(13.08%)、痰瘀互结(5.99%)次之。家族史阳性者141例,构成比31%,以父亲、母亲既往有痤疮病史比例较大。2.女性患者特有情况371例女性患者,化妆者163例,不化妆者208例。多数患者初潮年龄在正常范围之内,年龄小于12岁16例,占4.3%,年龄大于14岁81例,占21.8%。271例患者皮损在月经前后有加重倾向,占总人数的73.05%。259例患者有痛经情况发生。皮肤类型、中医证型、初潮年龄不同,痤疮分级构成不同。3.不同影响因素痤疮严重程度结合本次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男女患者均以Ⅰ、Ⅱ级痤疮为主,Ⅲ、Ⅳ级痤疮相对较少,女性痤疮严重程度较男性重。油性、混合性皮肤发病居多,Ⅱ-Ⅳ级痤疮在油性肌肤比例最大。体重指数小于25的患者以轻型痤疮多见,体重指数大于25的患者中重度痤疮比例较高。肠胃湿热证比例最大,与肝郁血瘀证相比痤疮分级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余各证型痤疮严重程度构成均不完全相同。Ⅰ级痤疮皮损以粉刺比例最大(55.3%),丘疹(50.3%)次之;Ⅱ级痤疮皮损以脓疮比例最大(51.0%),丘疹(37.3%)次之;Ⅲ级痤疮皮损以结节比例最大(42.0%),ⅣV级痤疮皮损以囊肿比例最大(16.1%)。家族史阴性的患者Ⅰ级痤疮比例较高,家族史阳性的患者Ⅱ-Ⅳ级痤疮比例较高。Ⅰ级痤疮无瘙痒症状的患者比例较高,Ⅱ-Ⅳ级痤疮伴瘙痒症状患者比例较高;Ⅰ、Ⅳ级痤疮无触痛症状的患者比例较高,Ⅱ、Ⅲ级痤疮有触痛症状的患者比例较高。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到性别、家族遗传史、毛囊虫感染均影响痤疮病情(P<0.15)。性别为男性增加Ⅲ、Ⅳ级痤疮的发生概率;家族史阳性增加了Ⅲ级痤疮的发生概率;毛囊虫阳性减少了Ⅲ级痤疮的发生概率。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家族史阳性及性别为男性均影响痤疮病情分级,男性增加了Ⅲ、Ⅳ级痤疮的发生概率;家族史阳性增加了Ⅲ级痤疮的发生概率。4.毛囊虫感染情况女性感染率高,较男性痤疮患者易感;大于25岁发病者的阳性率较高;中性皮肤阳性率最高(77.4%),混合性皮肤(76.8%)次之,敏感性、油性皮肤再次之,干性皮肤最小(40.0%)。结论:1.年龄小于25岁者发病居多;相比而言女性发病率高、病情重。2.各证型间进行比较,除肠胃湿热证与肝郁血瘀证痤疮严重程度构成差异不明显,其他证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男性、有家族遗传史这两种情况增加了中重度痤疮的发生可能。4.毛囊虫感染与性别、年龄及皮肤类型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