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学历史教科书世界史部分史地结合特点比较研究

来源 :天水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m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走向,地理环境见证并参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一切文明活动的产生、发展与消亡都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因此,要全面、客观地把握历史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因素。然而,现今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常常出现“有史无地”或是“有地无史”的状况,要改善这一现状,中学历史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中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历史教科书对于学生塑造基本价值观和人生观意义重大。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如果忽视了“史地结合”,很容易让教科书内容变成“空中楼阁”失去支撑,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将造成很大困扰,教科书的作用也会大大削弱。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地结合”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中美两国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时,都呈现出“史地结合”的特点。美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十分强调“史地结合”,以便使学生能在历史的时间和地理的空间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历史。相较于美国,我国也开始在教科书的编写中尝试体现“史地结合”,并且意识到了在日常历史教学中运用“史地结合”方法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在教科书中将历史与地理形成实质性的结合,“史地结合”在教科书知识体系中怎样直接体现出来,如何将具有史地结合特点的历史教科书更好地运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这些仍然是目前我国历史教科书编写与历史教育改革的存在的难题。两相比较,我国人教版历史教科书运用地图与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部分章节中介绍地理环境背景,说明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美国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版历史教科书在“史地结合”的编写上表现多样、形式丰富。它将历史史实与地理环境放置同等地位,强调地理因素与历史史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使用时间轴,大量运用地图,设置地理联系板块,培养学生的人地互动观念,尤其重视人地关系的和谐与气候的影响,史地结合贯穿始终。我国历史教科书“史地结合”存在尽全时空观念、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历史地图的有效运用等优点,也存在史地结合流于表面、方式较为单一和地图质量不够精良、缺乏吸引力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借鉴美国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历史教科书编写时应从编写观念上重视起来,课标进一步提高加深对史地结合的认识,重新绘制精美地图,增加地图内容的吸引力,利用课程网络资源加强史地结合,丰富史地结合的形式,将史地结合的观念贯彻始终。同时历史教师应将“史地结合”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重视历史与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讲授,在课程设计上对史地结合的信息要做到充分挖掘,加大对课程设计的力度,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达到历史教学目标。历史教师自身也应强化地理知识素养的发展,有关部门组织有关培训活动加强对历史教师史地结合的培养。这样才能将“史地结合”进一步深化下去,更好地推进我国历史课程的改革,以达到历史学科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
其他文献
分析了近年来济南市户外拓展运动产业发展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济南市户外拓展运动产业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有益参考和决策支持。
<正>赣南客家山歌是我国山歌中的一朵奇葩,在民间民族音乐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内容和表现方式日益丰富,人们的艺术旨趣和欣赏风
<正>移动互联网时代,90后登上消费舞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在悄悄发生转变。新世代的品牌正在成形,品牌是否有个性,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正在被人们越来越看重。近几年,品牌定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生态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微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扮演着重要
当代中学语文教育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有很大的缺失,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应该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感受力、提高审美鉴赏
<正> 1979年至1982年,我院自拟溃疡丸治疗溃疡病70例,效果满意,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70例:男62例,女8例.年龄20~30岁19例,31~40岁48例,41岁以上3例.病程5年以下50例,6~10年14
抢先还是等待?研发项目投资时机的期权博弈分析表明,单头垄断时,企业只要考虑延迟投资带来的价值;而双头垄断可以有两种均衡:合作投资价值VC始终大于先动投资价值VL时,合作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