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二十烷酸是体内重要的炎症因子,参与机体免疫及炎症反应过程,并在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炎症是人类多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过程,在机体的任何部位和任何组织均有可能发生,它是免疫系统对感染或外界刺激的第一个回应,可发生于包括感染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中。针对抗炎药物,花生四烯酸网络中的一些蛋白质已成为抗炎化学药物设计的重要靶标,但这些单靶标药物不能很好地控制网络的平衡,从而容易引起副作用。而中药在抗炎药物的研究中,因其药效好、不良反应少、来源丰富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有大量文献证实,水飞蓟素,人参皂苷Rd,大黄素和姜黄素均具有抗炎活性,但都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其抗炎机理。脂质组学概念2003年首次被首次提出,作为代谢组学的一个分支对所有脂类物质进行系统研究,脂肪酸是脂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脂肪酸及其氧化代谢物(类二十烷酸)参与生命体内的多种生理调节过程,参与疾病的进程。而组学作为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能直接反映体内生物化学过程和状态变化[1],因此,从组学角度对脂肪酸及其氧化代谢产物进行研究,能直接反映更准确的解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然而,目前还没有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去解释上述中药活性成分抗炎作用的研究。本研究建立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平台,优化质谱参数,建立针对59种花生四烯酸的代表性代谢物的定量分析方法;以Kdo2-Lipid A诱导下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为研究对象,优化中药活性作用炎症模型浓度,并采用目标类二十烷酸组学等技术,研究水飞蓟素,水飞蓟素胶囊,人参皂苷Rd,大黄素和姜黄素影响脂多糖诱导炎症模型细胞中类二十烷酸的代谢变化,阐述中药活性成分和抗炎活性作用的机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优化三重四极杆质谱条件及中药活性成分干预脂多糖诱导炎症模型的浓度,得到59种类二十烷酸标准品的MRM离子对和DP,CE等质谱参数,结合液相条件,59种类二十烷酸在4.5分钟内达到较好的分离,且具有较优的峰形;分别找到维持RAW264.7细胞存活率在60%80%范围内的5种中药活性成分浓度范围。2、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d对Kdo2-Lipid A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进行干预,设立空白组、炎症模型组、人参皂苷Rd高、中、低给药组,取RAW264.7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进行类二十烷酸定量分析,通过多维统计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人参皂苷Rd对RAW264.7细胞类二十烷酸代谢的影响,对获得的不同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标记物进行生物学阐释。;筛选出类二十烷酸标记物共5种,包括PGF2α、5-oxoETE、5-HTET、dhkPGF2a、12-oxoLTB4。结合炎症信号通路,确定人参皂苷Rd通过作用AA代谢通路的COX-2、5-LOX,从而影响KLA诱导炎症细胞的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的含量。3、分别用不同浓度水飞蓟素对KLA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进行干预,设立空白组、炎症模型组、水飞蓟素高、中、低给药组,取RAW264.7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进行类二十烷酸定量分析,通过多维统计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水飞蓟素对RAW264.7细胞类二十烷酸代谢的影响,对获得的不同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标记物进行生物学阐释。筛选出水飞蓟素的类二十烷酸标记物12-oxoLTB4。结合炎症信号通路,推测水飞蓟素可以通过直接清除氧自由基或者作用LOX途径中的过氧化酶使氧自由基失活而发挥抗炎活性。4、分别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及大黄素对KLA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进行干预,设立空白组、炎症模型组、水药物高、中、低给药组,取RAW264.7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进行类二十烷酸定量分析,通过多维统计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中药活性成分对药物对RAW264.7细胞类二十烷酸代谢的影响,对获得的不同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标记物进行生物学阐释。筛选出姜黄素的类二十烷酸标记物1种PGF2a。结合炎症信号通路,证实姜黄素通过抑制COX-2活性发挥抗炎活性。筛选出大黄素类二十烷酸标记物1种5-HETE。结合炎症信号通路,确定其抗炎作用是通过抑制5-LOX的活性来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