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管理作为学校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的一种系统管理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运行了20多年,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近年来很多地区也进行了校本管理的实践和探索。本研究以上海为例,对校本管理的运行情况及其权责匹配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总结经验、推进教育管理的改革。 本文的引言和第一章,从校本管理的理论内涵和上海的实践的特点开始,区别了中西方校本管理的差异,以作为本研究的“先行研究”。 第二章,通过现状与访谈调查,发现:上海中小校学校,在理论上有自主管理的可能性和支配权力的空间,有一定的校本管理运行的条件。但是,政府与学校事实上持有的“权力和责任匹配不当”,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得到切实的保障;在学校内部,教师一方面希望学校权力加强,另一方面又要求在校长行使权力过程中进行民主监督;在学校校本管理实务的责权方面也须进一步厘清。因此,后面的章节大致是围绕这一章的调查而展开分析,提出对策的。这是本文的实证性基础。 第三章,指出了上海中小学所欲实现校本管理、权责匹配的最大障碍是“传统的集权主义的习惯性”(简称传统集权惯性),并以现代诸如“公共选择”、“后科层制”等理论揭示了学校自主权不充分的弱点,以及由此带来的经营理念缺失、无权亦无责任处置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等等问题。 第四章,分析了上海中小学实现校本管理“权责匹配”的条件,本文的意念是校本管理是一个历史发展的、逐渐兑现的过程,即它的实现是有各种条件要求的。第一个条件是从校长负责、校本课程走向校本管理的“时机”;第二个条件是校长和教师的“权力与责任要相当”;第三个条件是“家长与社区的民主参与”;第四是“财力”,办学经费是校本管理权责匹配的有力保障。 第五章,陈述了国内外一些成功校本管理模式及从中得到的启发,实际上,上海的校本管理往往更多的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例子,还不足以表现校本管理的内涵。同时,本文对“均权式”的校本管理模式进行了构想。这一章是比较研究的思路。 第六章,具体阐述了在四项主要的“管理实务”中校本权责的运用,我的心愿是用实际操作来进一步表达本文的“对策”意图。即:“开发校本课程”以突出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采用“校本培训”以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外控走向内控;习口口甲年友硕士学位份久核寿管理中的学核杠责研究—、上海喃中小李‘侧实行“校本财政制度”以整合教育资源;争取一定的“校本人事权”以优化学校人大资源。 全文通过文献、比较、个案与实证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试图从“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做”的探讨中,使校本权责问题明晰于课程、培训、财政、人事等学校管理实务中,以期对现行学校管理效能的最大发挥有所启发和帮助。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