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党的十八大强调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一精神的提出明确了该研究的发展方向。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再次强调“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进一步明确了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高校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高校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新任务,必须注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实践调查,对这一问题进行与时俱进的探索,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通过文献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进行梳理,并据此厘清两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前提下,阐述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又基于调查研究,针对现状中的缺失现象,剖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首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基本理论进行阐释。主要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分别进行界定,并据此厘清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即在联系上,价值目标统一和实践准则一致;在区别上,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受众群体都存在差异性。其次,阐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根据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强烈需要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要求不仅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力量,更是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现状的重要途径。再次,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现状的调查分析。虽然根据调查现状,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育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强化、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实际更加贴近。但是仍然存在缺失的一面,主要表现在:重视教师主导性、忽视师生双向互动;重视共性教育,忽视学生个性差异;重视社会价值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传道解惑,忽视实践养成。从次,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效实践和缺失的原因进行剖析。根据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取得成果的原因有:高校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积极贯彻;大学生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革的成果。缺失的原因主要存在于对教育目标的认识、师生思想情感的沟通状况、对教育环境的认识以及教育的实施途径状况等方面。最后,思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实效的对策。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其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从多个方面探求其对策:兼顾师生主体地位,实现师生思想情感沟通的有效化;加强共性和个性教育,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目标的导向化;关注两种形态的价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一体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