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发表的五部小说上,包括《大街》。《大街》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文学创作的转折点。这部小说反响巨大,影响深远。辛克莱·刘易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犀利的笔锋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美国小镇的生活,改变了以往美国小镇田园牧歌式的美好形象,揭露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体现了他对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和深刻的思考。鉴于《大街》中涉及了丰富的道德伦理因素,本论文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出发,采用李定清教授提出文学伦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对《大街》进行阐释。从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这三个层面上研究作品表达的道德倾向,揭示作者的伦理道德观。论文由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辛克莱·刘易斯的生平、主要作品,然后对《大街》做了国内外的文献综述并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最后介绍了作为研究方法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第一章分析了《大街》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出辛克莱·刘易斯在人与社会关系上“求真”的伦理主张。刘易斯生动细致地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小镇的社会现状。经济的繁荣导致人与社会的矛盾加剧,阶级歧视,种族偏见日益严重,整个社会价值观扭曲唯有金钱至上,人们盲目追求物质利益,变得狭隘、虚伪、自私。但是刘易斯没有放弃这个社会,通过无情地揭露他指出只有拥有团结、忠诚、和真实的社会才是真正和谐的社会。第二章探讨了《大街》中人与他人的关系,表现出辛克莱·刘易斯在人与他人关系上“求善”的伦理诉求。刘易斯细致入微刻画了戈佛小镇的众生群像,通过分析小镇上夫妻之间的以自我为中心,朋友间的欺骗背叛,以及小镇居民之间的冷漠无情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实利主义关系。然而刘易斯并没有丧失信心,他塑造了卡萝尔这个形象,她富有同情心,仁爱善良,待人真诚,帮贫扶弱。她身上集中了许多刘易斯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善”的品质。善有多种形式:爱、平等、宽容、诚信、互助。这样一个伦理道德缺失、人情淡漠的世界的刻画,反映了刘易斯深切的人文关怀:只有建立在互爱、平等、宽容、诚信等基础上的人际关系才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章探讨了《大街》中人与自我的斗争关系,体现了辛克莱·刘易斯在人与自我关系上“求圣”的伦理追求。比约塔恩斯在追求更好生活的过程中与自我斗争,重建自我。艾瑞克通过自律、自省等自我斗争的方式实现了自身的不断完善。卡萝尔在不断的自我斗争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斗争必不可少,它是人实现自我和谐的必由之路。而自我剖析、自省、自律、自我完善又是刘易斯在文学世界里倡导的重要的求圣之法。结论部分从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三个方面简要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伦理道德因素进而详尽地阐释了刘易斯的道德信仰和伦理诉求。刘易斯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深切关注美国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刘易斯通过《大街》抒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反映了他对以爱、平等、希望、信念及和谐为基础体现人性价值的伦理道德的呼唤。他所倡导的伦理价值不但与美国的立国精神是一致的,而且也是和全人类的普世伦理主要原则是一致的。本文通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方法从新的角度对《大街》进行阐释并指出刘易斯对于人类构建人文精神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