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成区绿地暴露度公平性空间差异及其驱动因子研究——以上海大都市圈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rfvbgtyhn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地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1.7中指出:“到2030年,向所有人,特别是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障人群,普遍提供安全、包容、无障碍、绿色的公共空间”,但全球大部分城市都存在着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上海大都市圈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建成区人口高度集聚导致绿地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受到政府、学界与居民的广泛关注。以往,绿地覆盖度仅考虑绿地数量,默认平均分配;而绿地暴露度综合考虑绿地与人口分布来量化居民实际可享受的绿地数量。因历史、经济等不同,绿地暴露度差异导致绿地暴露度公平性出现不同,因此绿地暴露度公平性研究,有利于可持续健康城市的发展。本研究选取上海大都市圈70个区县为研究区,以1km×1km网格为研究单元,使用全球城市边界GUB数据集、欧空局World Cover v100土地利用以及Worldpop人口等多源数据,探索城市建成区绿地暴露度公平性空间差异及驱动因子。首先,基于全球城市边界GUB数据集提取绿地分类并分析绿地覆盖度现状;然后,使用人口加权模型计算绿地暴露度,通过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量化并揭示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建成区绿地暴露度分配公平性的空间差异;最后,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绿地景观因素三方面,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上海大都市圈绿地暴露度公平性空间差异的驱动因子,为上海大都市圈绿地暴露度公平性优化建设提供实证依据。研究主要的结论如下:(1)上海大都市圈绿地覆盖度空间差异大。区县绿地覆盖度(GC)平均水平为10.75%。GC处于一级[20%,25%]最少,仅占比3%,GC位于三级[10%,15%)、四级[5%,10%)较多,占比分别为39%、34%。从区县所在城市来看:上海市、无锡市、苏州市以三级[10%,15%)为主;常州市、宁波市、嘉兴市及舟山市以四级[5%,10%)为主;湖州市以二级[15%,20%)、三级[10%,15%)为主;南通市以五级[0%,5%]为主。(2)上海大都市圈绿地暴露度差异悬殊且普遍低于绿地覆盖度。区县平均绿地暴露度(GE)仅达10.23%。一级[20%,25%]绿地暴露度区县最少,占比3%,三级[10%,15%)、四级[5%,10%)区县最多,占比分别为36%、40%。从区县所在城市来看:上海市以二级[15%,20%)绿地暴露度为主;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及湖州市以三级[10%,15%)绿地暴露度为主;宁波市、嘉兴市、舟山市以四级[5%,10%)绿地暴露度为主;南通市以五级[0%,5%]绿地暴露度为主。从GE与GC的对比发现:69%的区县GE小于GC且10%区县由绿地覆盖度等级到绿地暴露度等级呈现出降级现象,说明绿地暴露度普遍低于绿地覆盖度。(3)上海大都市圈绿地暴露度不公平占主导地位、集聚现象显著。区县绿地暴露度分配不公平包括:30个相对合理、7个差距较大,共占比53%,呈现出左侧包围式结构。从区县所在城市来看:上海市、苏州市、舟山市以绿地暴露度公平(高度平均和比较平均)为主,嘉兴市、南通市、宁波市、常州市、无锡市以绿地暴露度不公平(相对合理和差距较大)为主。上海大都市圈绿地暴露度公平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热点地区(公平性较差)分布在苏州市吴江区、常州市的宜兴市、湖州市吴兴区、宁波市的余姚市和奉化市;冷点地区(公平性好)包括嘉定区、宝山区、长宁区、普陀区、静安区、虹口区、黄浦区、徐汇区、闵行区及浦东新区10个区县均分布于上海市;低-高异常分布在嘉兴市南湖区和桐乡市、宁波市江北区。(4)蒸发量对绿地暴露度公平性产生空间差异驱动程度最大。上海大都市圈中对于绿地暴露度公平性空间差异的驱动解释力:自然环境因素>绿地景观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解释程度最大的驱动因子是蒸发量,其次是边缘密度和斑块占景观面积比。双因子交互探测影响力大于单驱动因子产生的影响,道路密度是绿地暴露度公平性空间差异的辅助驱动因素。
其他文献
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碳排放第一大国,我国政府主动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而以城市快速扩张为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大量的碳排放,因而从土地利用视角开展碳排放研究,有助于指导区域低碳发展,对于加快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基于2001-2020年夜间
学位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多中心空间战略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推崇的发展理念。城市多中心结构、影响因素及其绩效已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地方政府积极投入到新城建设和新区开发的浪潮之中,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化。研究长三角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演变、影响因素和创新绩效,有助于优化长三角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空间绩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
学位
获取无缝的PM2.5浓度数据是研究污染物时空分布连续变化的基本前提,也是大气环境监测与生命健康问题的重要基础。遥感反演PM2.5作为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PM2.5浓度获取的重要途经,因其反演中采用数据多数是以极轨卫星获取得到,数据时空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造成反演后的结果不完整。为了弥补数据缺失及减少因时相合成时数据缺失导致的系统偏差,对遥感反演PM2.5缺失数据重构成为了重要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本
学位
土壤有机碳(SOC)是生态系统碳储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正是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之间的关系,对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机理,以探索科学合理的土地配置方案。本文以上海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10、2015、2020年三期LUCC(土
学位
全球城市化呈现迅猛增长趋势,城市人口规模、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也面临相同挑战。评估城市的生态宜居性是城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作为区域规划和城市化发展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因此评估中国示范区的生态宜居性对于推动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示范区作为研究区域,指标计算的土地利用分类基础数据由目视解译而来,空间分辨率为10m,结合GI
学位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环境问题,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海洋温度也随之升高;东海与毗邻的西北太平洋对我国气候的影响较大,也是近年来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海域。本文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海洋再分析数据集,主要研究了东海及毗邻的西北太平洋在1871~2010极端低温年和极端高温年温盐分布特征及温度和盐度的月际变化特征。本研究希望为深入了解东海及毗
学位
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区成为新兴热门旅游目的地。自然保护区在具有高度旅游价值的同时具备自身独特的生态敏感性,应以保护为重点事项。在此背景下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进行矛盾协调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使得互联网上汇集大量自发的、真实的游客信息,这种游客自发上传的地理信息为研究旅游带来的生态风险空间差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以珠穆朗玛峰国家
学位
共享单车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接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妥善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提升人们的出行满意度。但是日益增多的共享单车也引发了不少新的问题,其中共享单车的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尤为突出。当人们利用共享单车接驳地铁时,经常出现无车可用或者车辆积压过量等情况。因此基于出行者的真实需求对共享单车与轨道交通的接驳进行优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情况,本文以
学位
研学旅行是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理学科是开展研学旅行的主阵地,以课程化的方式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有助于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其中,课程设计是提高研学旅行课程的质量和内涵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进行课程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对具体的课程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在设计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认识不足;研学课程目标
学位
湖泊水体是大气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其中内陆小型湖泊(<1km~2)总体碳周转更为强烈,对地区气候变化具有重要贡献。内陆小型湖泊在过去因其丰度及所覆盖的陆地表面积,导致它们对全球CH4预算的潜在贡献被低估。当前长三角流域湖泊CH4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太湖、巢湖等大型湖泊,对小尺度湖泊的研究相对缺乏,导致该地区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存在不确定性。本研究以长三角流域小型湖泊--大莲湖为研究对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