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降低院内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阴沟肠杆菌4株,采用VITEK MS鉴定菌种及VITEK2 compact检测16种抗菌药物的MIC;用改良Hodge实验和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 CIM法)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并测序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Amp C酶、碳青霉烯酶和喹诺酮类等耐药基因;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采用接合试验和S1-PFGE分析质粒特征。结果:3株实验菌株均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耐药,另一株仅对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耐药;改良Hodge试验和m CIM法均阳性;4株实验菌株均携带qnr B基因,除外N247菌株均携带DHA基因,4株实验菌株均检测到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2株检测到bla NDM-1,一株检测到bla NDM-5,一株检测到bla IMP-4,4株实验菌株仅一株检测到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135;PFGE结果为4种不同的DNA谱型;3株阴沟肠杆菌通过接合试验将碳青霉烯类基因传递给了感受态菌,并使其获得对碳青霉烯类相似的耐药特性,S1-PFGE示4株阴沟肠杆菌具有不同大小的质粒。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阴沟肠杆菌主要机制为bla NDM,且主要位于可转移的质粒上。本研究首次在阴沟肠杆菌中发现bla NDM-5基因,未发现克隆株播散现象;4株实验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且均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水平耐药,未发现阿米卡星耐药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