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学假设人的本性是自利的,完全自利会形成囚徒困境,陷入不合作的纳什均衡的结果。在公共品博弈中,搭便车者会使得公共合作瓦解,这就是“一阶社会困境”;现实中,某些背叛者的存在会带来负外部性,甚至对社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现有研究证明,引入惩罚机制可以维护公共合作,也就是合作秩序的建立必须依靠称之为“强互惠”的行为。但这时有可能出现只合作不惩罚的情况,也就是“二阶社会困境”。不管哪种情况,都不能构成良好的合作秩序,并且会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但在现实中,虽然有很多负面的不合作的例子,人类群体却能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秩序。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在为群体合作秩序的维持做出贡献?我们能不能对此提出相关的建议来增强群体之间的合作程度以进一步增强群体良好的合作秩序?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三种社会机制和理论综述人的心智结构两方面来阐释群体合作秩序的维持之谜并且尝试为群体合作秩序的维持提出建议。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演化出了一些影响群体合作秩序维持的社会机制,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了三种社会机制:使得规范得以内化的机制,缔结同盟机制和第三方介入机制,构建三种社会机制对于合作行为的因果反馈环并构建系统流图,简单模拟了三种社会机制对于合作行为的具体影响模式,结论是三种社会机制能够降低惩罚成本,增强惩罚强度,有利于群体合作秩序的维持,并且针对现实提出加强对三种社会机制的投入可以进一步提高群体的合作效率,创造健康良好的合作氛围。这三种社会机制并不能完全保证合作的发生,在某些惩罚者中有些人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并没有特别的惩罚优势,但是他们却会主动承担惩罚者的角色来自发维持合作秩序。这种行为的产生可能来自于我们本身,也就是我们的心智结构决定了我们会有这种行为。对这种行为的解释,最前沿的研究是神经元经济学,限于实验条件的有限,对此只进行简单的综述。人的心智结构对于合作产生和维持的解释,很好的弥补并且解释了社会机制对于人类合作行为的影响有限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