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黏土分布在我国十多个省,其属于区域性特殊黏性土。我国季风气候明显,季节性降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变化,引起红黏土路基开裂、沉降,进而使得道路发生破坏。本文以临桂红黏土为研究对像,自主研制了路基模型箱、地下水位控制系统,建立了高速公路半幅1:10路基模型,并通过直剪试验、湿化崩解试验开展不同次数干湿循环后红黏土性质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的成果如下:(1)进行红黏土基本物性试验,辅助分析季节性地下水对红黏土路基模型沉降的影响及红黏土土体强度、湿化特性的影响。(2)进行室内模型试验,模拟季节性地下水水位升降过程,分析红黏土路基内部水分、整体沉降变化规律。发现路基工后沉降曲线趋势近似对数函数曲线;路基土的内部沉降小于地表沉降;地下水升降使路基再次沉降。地下水入渗使得路基土体发生湿化现象,导致土体剥落进而引发路基沉降产生。(3)通过直剪试验发现:红黏土试样不断地经过干湿循环会导致抗剪强度逐渐降低。在一个干湿循环后的红黏土试样抗剪强度降低最为显著,土样经过干湿循环的次数越多,抗剪强度降低幅度开始逐渐趋于平缓。试样经过干湿循环的次数越多,粘聚力呈下降趋势,而内摩擦角整体呈现上升趋势。(4)通过湿化崩解试验发现:红黏土的湿化崩解主要分成湿化平衡、崩解、吸湿增重三个阶段;红黏土试样经过干湿循环的次数越多,试样完成湿化崩解所需时间逐渐减少、崩解速率先减小后增加、湿化崩解后土样的剩余质量递减、未崩解率递减、土样经过湿化崩解后残余土产生大裂隙数量增加;崩解速率显示出先增加然后减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