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业务培训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和促进学校的发展,以学校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由学校的一定机构进行组织、规划、实施,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资源,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的一种在职继续教育模式。本研究主要是在对校本培训进行溯源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 论文在前言部分指出了当前校本培训的主要问题——有效性不高,指出了构建“有效的校本培训”的价值所在。 论文的第一章,首先在分析了“校本”的基础上明确了校本培训的定义,并厘清了校本培训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从而确定了校本培训内涵和外延,从而为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校本培训打下了基础;其次,该部分还分析了校本培训的缘起,并重点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三个五年计划”(以北京为例)进行了政策分析,有利于搞清楚开展校本培训的理论指导和目标指向。 论文的第二章,通过文献研究和观察、访谈相结合,分析了国外校本培训的现状、基本经验、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有效的校本培训”提供构建的思路和办法;同时在研究国内校本培训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国内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到位、规划(计划)不到位、内容针对性不强、方式不多样、管理不规范、评价不科学、培训不开放、校际不均衡以及经费、成果推广等问题。这为进行“有效的校本培训”关键因素分析提供了依据。 论文的第三章,首先提出了“有效的校本培训”的定义;接着根据定义的要求和系统的方法阐释了“有效的校本培训”的基本要素:内部要素(包括背景要素和过程要素)、外部要素两大类别,学校情境、教师特征、动机、选择、建构、应用、计划、管理、评价、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保障、教师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中介组织的服务等十二个基本要素,并且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有效的校本培训”的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全员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灵活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优化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元(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最后,重点提出了实现“有效的校本培训”的基本途径:需求的确定、动机的激发、内容的设计、方式的选择、建构的实现、规划的确定、管理的保障、评价的导向。 论文的结论与建议部分总结了“有效的校本培训”这一基本模式,并对如何加强当前的教师继续教育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