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探”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即打听、探问,意在通过询问探听情况。实际生活中,有技巧的打探可以运用简短的语言打开话语之门,拉近与陌生人的距离,以便逐步深入谈话。在语言学的研究历史中,“打探”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直被归为“提问”言语行为之一。本旨在探索“打探”言语行为的各项言语特征,明确“打探”在言语行为中的独立地位。
本研究以奥斯丁和塞尔的言语行为以及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原则理论为基础。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外行为”这一行为受条件规则的制约,塞尔将其总结出一套言语行为的构成规则,即言语行为的四个适切条件,本文运用这一理论中,定义了“打探”言语行为,并发现总结了“打探”言语行为的各项言语特征。
本研究以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为数据来源进行分析,对八组节目录像转录而成的英文文字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言语行为特征的理论定性分析相结合,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打探”是一种言外行为,在“打探”行为中,说话者尝试使听话人透露一些隐私或不为大众所知的信息,可能会置听话人于一种不利的境地。说话者通过使用一些策略巧妙地影响了听话人对谈话的认知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进而使其产生心理变化,改变了说话意愿。
第二,从形式实现来看,“打探”具备四个特点:音调高、持续短和停顿多;情态动词常被使用;“打探”行为所使用的句型有八种之多,疑问句、陈述句和祈使句是三种常有手段;重复也常被用来强调说话者坚持听者提供信息。从语义实现来看,“打探”语句可分为三类:涉及说话人、涉及听话人和涉及某项行为。从语用实现来看,“打探”言语行为有提问、陈述和指令三种次要言语行为,其中提问行为被使用的频率最高。
第三,礼貌用语作为外部因素,对“打探”言语行为制约较大,礼貌策略的使用可以缓解面子上的威胁,使得听话人得到尊重与认同,对后续谈话有较深影响。在本研究的文本中,共发现二十一种礼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