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董事制度是否有效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从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至今,相关的负面事件和新闻屡见不鲜,诸如“天价独董”“独董不独”“独董不懂”等负面评价时常见诸于报刊杂志,独立董事往往因没有履行相应的监督职责而被称之为“橡皮图章”或“花瓶”。2015年出现的高校独立董事离职潮使得具有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工作经历的学术背景独立董事(以下简称“学术独董”)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实际上,学术独董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有相当比例,然而,他们的学术背景是否有助于履行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或咨询职能?这一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一方面,与其他类型独立董事相比较,学术独董通常被视为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够在董事会上提出高度专业的独立见解和意见建议,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另一方面,学术独董往往缺乏丰富的企业从业经历,可能导致难以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公司的经营实践中,从而影响其监督与咨询职能的发挥,最终沦为知识型“花瓶”。因此,学术独董能否利用自己的学术背景和学术经历有效发挥监督或咨询职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是一个有关我国公司治理领域的重大课题,值得系统性地开展研究。本文手工收集了A股市场2004—2019年全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学术背景数据,并对学术独董的专业背景做了进一步的区分,重点考察不同专业背景学术独董对企业投资、创新等方面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学术独董对企业价值的最终影响。总体而言,本文的实证研究内容可概括如下:在本文第4章,首先,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学术独董辞职事件的市场反应,从这一独特视角初步检验学术独董对企业而言是否具有价值,其次,进一步区分了学术独董个人特征及专业背景,以探讨学术独董何种个人特征及专业背景影响了市场反应,最后,考察学术独董是通过履行何种职责影响市场反应;在本文第5章,首先,从企业投资角度考察学术独董能否履行监督职能,其次,进一步考察不同专业背景学术独董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最后,考察不同环境下学术独董监督职能的异质性;在本文第6章,针对学术独董的咨询职能,重点考察理工科背景学术独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进一步考察其对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A股市场对学术独董辞职的市场反应显著为负,暗示市场认为学术独董对任职企业而言具有重要价值,学术独董辞职将导致企业价值下降,学术独董并非“花瓶”角色。进一步研究发现,女性学术独董、高声誉的学术独董辞职的市场反应更加负面,在监督需求更高的民营企业担任学术独董、以及任期较短的商科背景学术独董辞职的市场反应更为消极,而在咨询需求更高的研发型企业任职的学术独董、咨询能力更强的海外经历理工科背景学术独董辞职的市场反应更为消极;第二,考察了商科背景学术独董的监督职能,发现商科背景学术独董任职与公司过度投资显著负相关,即商科背景学术独董任职能够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并且在国有企业中该效应更为显著,此外,商科背景学术独董的声誉、是否为本地任职等特征亦对企业过度投资有显著影响。其次,机制检验发现,商科背景学术独董更加勤勉地参加董事会会议,是发挥其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机制;第三,考察理工科背景学术独董的咨询职能,发现理工科背景学术独董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公司聘任的理工科学术独董占全部独董比例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检验后发现该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理工科背景学术独董主要通过其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促进产学研合作,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此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行业创新氛围越高越有利于理工科学术独董发挥促进企业创新的咨询职能,在市场化程度更低的地区理工科背景学术独董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其学术价值和政策价值主要包括:第一,本文系统性探讨了学术独董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关于学术独董研究文献的不足,并且,本文对学术独董影响企业价值的机制研究,对于上市公司选聘学术独董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第二,丰富了有关企业过度投资及商科背景学术独董经济后果的文献。目前鲜有文献专门探讨学术独董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本文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较新的视角,丰富和拓展了学术独董的相关研究文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外关于学术独董治理功能(监督职能)方面研究的不足;第三,丰富了有关企业创新及理工科背景学术独董经济后果的研究。目前专门探讨理工科背景学术独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的文献较少,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外关于学术独董咨询职能方面研究的不足。最后,本文研究也暗示,具有学术背景的专业人士担任独董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澄清了社会上对独董“花瓶”角色的质疑,也为近年来频繁提出的鼓励高层次学术人才去企业兼职,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政策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