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术后双眼视机能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enbone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LASIK手术后,近视屈光不正患者双眼视机能的改变状况。 研究方法: 选取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施行LASIK屈光手术的患者90人。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三组,每组30人(-6.00D以下;-6.25D~-10.00D;-10.25D以上)。设正常对照组30人,屈光度在+0.50D~-0.50D之间。 使用综合验光仪、近点计,检查手术患者术前、术后一周、一个月和三个月四个不同时期的屈光度、隐斜、相对调节、辐辏、调节近点、辐辏近点等视机能,并绘制双眼视分析图表,分析改变情况。 结果: 1、三组患者球镜屈光度术后各时期,屈光度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向近视状态回退。术后三个月散光度数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散光轴与术前相比有变化,但这种变化并无规律可循。 2、术后随着屈光度的改变,隐斜逐渐趋于消失,眼位趋于正位。 3、术后实性相对调节能力逐渐提高;虚性相对调节术后与术前相比并无改变。 4、术后随着调节超前的消失,实性辐辏量减低,虚性辐辏量增加。 5、术后调节近点和辐辏近点逐渐远离眼前,但与正常人水平接近。 结论: LASIK手术改善了近视屈光不正患者的双眼视机能:
其他文献
目的:依被检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类别,评价迭代重建算法(简称迭代算法)低管电压大螺距(high-pitch)肺动脉CT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期刊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是Bradham等在1991年用亲和色谱法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发现的;由349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为38kDa。CTGF是C
背景: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在微生物分类学上归属柔膜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脲原体属。其分为两个生物群,分别为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biovar 1)和生物群2(bio
目的:通过检测性成熟小鼠卵巢的膜细胞、间质细胞和各级卵泡雌激素受体α亚型和雌激素受体β亚型的表达情况,同时体外培养性未成熟小鼠窦前卵泡,检测其各级卵泡的雌激素受体
目的:1.在转录因子水平上,通过对NF-κB激活的干预,来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机制;2.观察特异性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防治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