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罗非鱼是世界第三重要养殖鱼类,其养殖产量预计于2025年达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六成。无乳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危害罗非鱼养殖的重要细菌性病原之一,GBS可造成罗非鱼患严重疾病,故GBS病是我国亟需净化水生动物第三类疾病。目前,罗非鱼GBS病的应用研究已得到足够重视和支持,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头肾是鱼类重要的免疫造血器官,也是GBS主要侵袭的部位。然而,对GBS对头肾造成的病理损伤鲜有报道。因此本论文对感染GBS罗非鱼的头肾开展动态病理损伤研究,以期丰富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基础研究,为后续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选用(250±10)g健康吉富罗非鱼20尾,对头肾进行大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160尾,随机分为5组,使用剂量为1.0×10~7 cfu GBS对罗非鱼进行攻毒,于注射GBS后第0、4、8、24和72 h采集头肾。用光镜、电镜技术、流式细胞术和SABC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研究头肾正常结构和GBS动态分布规律,建立病理评分体系,对感染进行分期,探讨GBS量对各头肾病理分期的影响,为揭示头肾病理损伤机制和GBS的致病机制提供新思路。结果如下:1:罗非鱼头肾位于心腹腔隔膜背前方,分左右两瓣,成年罗非鱼头肾组织内无肾单位,组织学上,可分为2区,中央区和外周区,中央区由淋巴样组织和血窦构成,含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淋巴组织排列成索状,围绕血管呈放射状分布,淋巴索之间由血窦隔开,外周区则以弥散性淋巴组织为特征,血窦较少也较小,是典型的造血淋巴组织。2:感染无乳链球菌后,鱼体大体动态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内脏器官的充血、出血、肿大,角膜浑浊和脑软化,头肾主要体现在颜色和头肾体指数,表现为0-4h,颜色变暗,4-24h,明显肿大,颜色变暗,呈不同程度的紫红色,24-72h,头肾肿大和颜色变暗的程度虽比4-24h减轻,但仍然肿大和颜色变暗;头肾体指数在攻毒后0-4h,极显著增大,8-24h,显著增大,24-72h,极显著增大。主要的组织动态病理学变化为:攻毒后4-8h,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明显减少,体积缩小,成分少,着色浅,结构松散,动脉内皮细胞脱落,开始出现炎性细胞边移、贴壁;8-24h,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仅存少量棕色颗粒,内皮细胞肿胀、脱落,中膜平滑肌变性、坏死,内膜、中膜、外膜各层均有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索排列紊乱,血窦淤血严重,血管通透性升高,血管旁出现均质红染的炎性渗出物和炎性细胞,24h时,头肾内成团聚集大量GBS,GBS表面有荚膜,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红细胞内存活;24-72h,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大量增加,体积小,成分消失,不能着棕褐色或黑色颗粒,结构松散呈空泡,间质变成境界不清条团状无结构红染物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减少,充血严重,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坏死溶解,见大量坏死区。细胞主要的动态病理变化为:攻毒后0-24h,活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24-72h,活细胞数量极显著减少,组织中细胞发生大量凋亡坏死。细菌在攻毒后4-8h,GBS量显著增多,24-72h,GBS量极显著增多。结合典型动态病理变化和GBS含量,可诊断出感染1.0×10~7 cfu GBS的罗非鱼头肾患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病程分3期,反应期(0-4h):大体正常,头肾体指数增大,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和血管正常,无GBS,无坏死区;缓滞期(4-8h):大体正常,头肾体指数显著增大,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和淋巴细胞减少,头肾血管损伤,组织内开始出现少量GBS,无坏死区;危亡期(8-24h):鱼体出现典型症状,头肾体指数显著增大,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和淋巴细胞减少,头肾血窦内大量红细胞充盈、淤血,有大量炎性渗出和GBS,无坏死区;危亡期(24-72h):鱼体出现典型症状,头肾体指数显著增大,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增多,充血,有大量GBS,有坏死区。综上:GBS感染吉富罗非鱼后,头肾结构受到明显损伤,过度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鱼体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