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鲁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对象。为了使论述更为清晰明确,本文主要以鲁迅的政治思想发展为脉络,以鲁迅各个时期的政治言论、政治活动为依据,阐述鲁迅政治思想和政治活动的流变过程,并探讨鲁迅政治思想形成、确立、转变的主要特征及内在原因。 鲁迅的政治思想有着很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性。在南京求学时期,鲁迅的政治思想还未形成和确立。但是,入学仅半年,他毅然从水师学堂退学;转入陆师学堂后,喜欢新学并熟背刚刚传入中国的《天演论》,以上两个典型事例已经传达出他思想性格中最基本的特质:敢于蔑视反抗陈腐教育思想并喜爱西方进化论思想。这两点在他留学日本期间有了更明确的表现和更深入的发展。鲁迅留学日本之时,恰值国内反清爱国运动风起云涌,日本因与中国特殊的地缘和文化关系从而成为中国革命家策划革命运动成立革命组织的立足点。受这样一种特殊氛围的影响,鲁迅参与了各种留学生革命运动并加入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但是他参与革命运动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先后撰写《斯巴达之魂》、《中国地质略论》、《说镭》、《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运用思想理论武器参与并支持留学生爱国运动。在这里,他早期偏爱科学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挥,同时文化救国、道德立人的思想确立。二是在斗争中鲁迅坚决反对做无谓的牺牲,而是讲究斗争策略和斗争实效,提倡“韧战”。鲁迅回国后,先后在杭州和绍兴两地的学校任教。不久,辛亥革命爆发,鲁迅满怀热情参与当地教育界的革命活动。但是,革命的现实使鲁迅敏锐地觉察到其不彻底性和妥协性。他对辛亥革命也由希望而至失望。革命失败后,他对革命失败的原因做了独到深刻的反思和总结,同时,揭露批判国民性这一政治思想特征开始形成。“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国民革命时期,鲁迅与国民党的关系前后有所不同。“四·一二”事变前,鲁迅对国民党反对军阀统治、举兵北伐等革命行动予以同情和支持。但是,宁汉合流之后,鲁迅对国民党屠杀进步青年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等白色恐怖行为极为愤慨,并进行揭露和痛斥,从而完全站到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