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预防和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OIC)的临床疗效,评估穴位埋线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拓展中医穴位埋线法的临床适应证,为中医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便秘探索出新方法和新途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4例患者按入组编号随机分为3组。单纯止痛组30例,只口服奥施康定,用量根据疼痛程度而定,12h一次。穴位埋线组32例在口服奥施康定的同时行穴位埋线治疗,选穴为:天枢、支沟、上巨虚、大肠俞、足三里,双侧取穴。共埋线一次,维持两周。莫沙必利组32例在口服奥施康定的同时口服莫沙必利治疗,每次5mg,一日3次,连续服用两周。结果1便秘发生率穴位埋线组、莫沙必利组及单纯止痛组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38.71%、48.28%和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和莫沙必利组的便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止痛组(P<0.05),穴位埋线组与莫沙必利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穴位埋线和莫沙必利均能预防便秘的发生,两者效果相当。2便秘症状严重程度将三组治疗后便秘症状总积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三组患者的便秘程度不同;穴位埋线组(8.76±7.38)和莫沙必利组(12.39±6.48)的便秘症状严重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止痛组(19.07±7.30)(P<0.05);穴位埋线组的便秘症状严重度评分低于莫沙必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埋线和莫沙必利均可降低便秘的严重程度,且穴位埋线的效果优于莫沙必利。3中医临床症候疗效三组的中医临床症候疗效相比,穴位埋线组的总有效率为87.10%,莫沙必利组的总有效率为62.07%,单纯止痛组的总有效率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的中医临床症候疗效均较单纯止痛组好,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穴位埋线组与莫沙必利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埋线与莫沙必利均可改善OIC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但穴位埋线效果更佳。结论1.穴位埋线可有效减少OIC的发生率,且可以降低便秘症状严重度。2.穴位埋线防治OIC的同时,可以改善癌痛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从而提高生活质量。3.穴位埋线操作安全系数较高,不良反应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