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全球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健康问题。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是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的累积,其根本原因是摄入卡路里与消耗卡路里之间的能量不平衡。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定义为按公斤计算的体重除以按米计算的身高的平方(kg/m2),通常用于对成年超重和肥胖的分类。随着BMI的升高,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病和中风),糖尿病,肌肉骨骼疾病以及某些癌症的患病风险也随之提高。然而关于人类饮食行为与超重和肥胖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则少有报道。胃促生长素(Ghrelin)作为一种摄食调控相关激素,主要产生于胃内分泌黏膜细胞,是一个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与位于下丘脑的摄食及能量调控中枢之间的传导功能失调,是导致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肥胖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现已发现,成人肥胖人群的血浆胃促生长素水平远低于正常对照组或偏瘦的人群,这说明肥胖可能诱导了人类中枢的胃促生长素抵抗。在超重人群中,胃促生长素与饮食行为有积极的相关性,这与之前正常体重成人和动物实验的结果一致。但肥胖者饮食行为与血浆胃促生长素浓度的关系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针对该方面展开研究。鉴于饮食行为在能量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饮食行为方式与重要的健康相关因素如体重增加及肥胖有关,在饮食行为研究领域,几种类型的饮食行为方式已被确认,包括限制进食,外部进食,非控制进食及情绪性进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发展受遗传、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于外部饮食行为与内部摄食调控相关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国内外均少有文献报道。因此我们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饮食行为与血浆胃促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展开分析,探讨二者关系在肥胖的发病机制中所扮演的角色。目的:检测中文版三因素饮食问卷R21(TFEQ-R21)在大学生中的应用,评价其信效度,必要时对结构进行修正。探讨单纯性肥胖患者饮食行为与血浆胃促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及其在肥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选取436名大学生完成了中文版三因素饮食问卷R21的作答,整理好的数据被随机分为样本1(N—196)和样本2(N=240),样本1用来做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ive factor analysis, EFA),样本2用来做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其中56名同学于12周后进行了重测;第二部分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入扬州市中医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117名超重/肥胖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修正后中文版三因素饮食问卷-R21(TFEQ-R18V3)对此人群进行饮食行为测量,采用ELISA法检测此157例受试者空腹血浆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回归分析及曲线拟合。结果:第一部分:经过四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修正版本TFEQ-R18V3,取特征值>1,共提取了3个公因子:非控制进食(Uncontrolled eating, UE)、认知限制进食(Cognitive restraint, CR)及情绪性进食(Emotional eating, EE),共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8.9%。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其三因素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指标(GFI=0.872, AGFI=0.834, IFI=0.903,CFI=0.902, RMSEA=0.0?6, AIC=393.139). TFEQ-R18V3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系数在0.76-0.89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7以上,且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第二部分:空腹血浆胃促生长素浓度在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肥胖组胃促生长素浓度与正常体重对照组及超重组均有显著差异(P<0.001);情绪性进食与胃促生长素之间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P<0.05),非控制进食,认知限制进食及外部进食与胃促生长素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当胃促生长素浓度低于962.286pg/ml时,随着胃促生长素浓度的升高,情绪性进食的得分会随之降低(p-0.017,95%CI:-0.032,-0.002; P<0.05),当胃促生长素浓度超过962.286pg/ml时,随着胃促生长素浓度的升高,情绪性进食的得分则会随之而升高(β0.035,95%CI:0.012,0.057; P<0.01)。结论:修正后的中文版三因素饮食问卷R21在大学生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饮食行为测量的有效工具;情绪性进食行为与血浆胃促生长素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肥胖人群相比正常人群更容易受到负性情绪的影响而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