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下垫面非均匀性对夏季区域热岛效应影响的模拟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8058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耦合城市冠层模型UCM的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3.9.1,对长三角地区进行了为期5年(2011-2015年)夏季(6、7、8月)的数值模拟。采用2013年500m分辨率的MODIS数据更新土地覆盖资料,依据城镇比例将城市下垫面进一步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设计有无高中低划分的敏感性试验,研究城市自身发展产生的直接非均匀性。采用ChinaLC土地盖资料,将1981年和2010年长三角郊区大量新增的农田与自然植被混合(镶嵌体)土地利用类型设为唯一变量设计敏感性试验,研究郊区农田退化产生的间接非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1)考虑城市直接非均匀性后,区域平均热岛强度、地表热岛强度、干岛强度、风速衰减分别减小0.12℃、0.67℃、0.96%、0.04m s-1,幅度分别为16.2%、21.7%、18.0%、6.1%,且具有白天弱夜晚强的特征;感热和潜热差异是造成热岛效应减弱的主要原因;非均匀试验中低密度和中密度城市与均匀试验中对应区域相比,温度更低,湿度更大,而高密度区域则相反。(2)非均匀试验与均匀试验相比,城市群高空热岛强度减弱,表现为温度向上的传播更弱,上游向下游热量传输减弱;热岛环流虽然也会减弱,但能加强城市间多热岛环流,高密度大城市能抑制其周边低密度小城市的热岛环流。(3)2010年ChinaLC土地覆盖数据相较于WRF自带的USGS数据能明显提高模式的模拟能力;间接非均匀性能使长三角区域平均温度升高、热岛减弱,且效应随温度升高而加强;当城市昼平均气温达到35℃以上,热岛强度、地表热岛强度、干岛强度、风速衰减分别可减弱0.32℃、0.53℃、1.51%、0.18m s-1;宁镇扬、大上海、杭州湾城市群高温区域面积分别增加了29.5%、2.3%、13.6%,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温区和热胁迫水平整体升高。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肺炎支原体滴鼻方法建立感染幼龄Balb/c小鼠MP肺炎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小鼠脾源性淋巴细胞中Th17、Treg细胞水平变化,以及外周血中IL-17、IL
针对目前打印机彩色特性检测方法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3-CCD扫描仪的打印机彩色特性自动检测方法.着重讨论了用3-CCD扫描仪代替分光测色仪的可行性,分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2015年高考出现的新题型,题目所给出的材料往往是一件发生过的实事或一段热议的话题,文末增加任务型指令,题目下方基本上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赞同哪方观点”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但是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现在一线的作文教学还是采取“教师给定题目——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这一传统模式,以致于学生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依然是一头雾水,且作文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任务驱动型
大型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实现强国强军的中国梦的核心支柱产业,如何在大型装备的制造与装配中精确测量大型零部件尺寸与形貌一直是制造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而传统的测量仪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