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测量儿童气管各径线,获得儿童气管影像解剖径线值,研究儿童气管各径线与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比较MSCT测量值与尸体测量值的差异,为儿童气管解剖的研究积累资料,以期能为临床行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等气道介入治疗时选择器械型号提供参考数据。同时对比X线平片测量结果,探讨利用MSCT研究儿童气管径线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从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上获得的2010年5月~2012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并拍摄胸部CT片的0~12岁长春地区儿童3124例。按年龄段分成0~3个月;4~6个月;7~9个月;10~12个月;1~3岁;4~6岁;7~9岁;10~12岁8个年龄组。检查仪器为德国Siemens16排螺旋CT。在PACS工作站上运用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获得重建图像,在多平面重组重建(MPR)图像上分别测量气管各径线值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胸段气管长度、矢状径、横径和管壁厚度等。将新生儿气管横径和矢状径与国内新生儿尸体解剖数据进行对比。另外选取120例同时做胸部X线平片和CT检查的儿童,在两种检查方法所获得的图像上分别测量气管各径线值,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影像学解剖观察中,0~12岁各年龄组儿童胸段气管长度、横径、矢状径及气管管壁厚度的平均值如下:0~3个月分别为(28.9±4.9)mm、(5.9±0.5)mm、(5.2±0.7)mm、(1.5±0.2)mm;4~6个月分别为(29.7±4.9)mm(、6.5±0.6)mm(、5.6±0.7)mm(、1.6±0.2)mm;7~9个月分别为(30.6±4.8)mm、(6.7±0.6)mm、(6.0±0.8)mm、(1.7±0.2)mm;10~12个月分别为(31.0±4.9)mm、(7.0±0.7)mm、(6.2±0.9)mm、(1.8±0.2)mm;1~3岁分别为(32.5±5.1)mm、(8.1±0.9)mm、(7.3±1.0)mm、(2.0±0.2)mm;4~6岁分别为(36.6±6.8)mm、(9.1±0.9)mm、(8.5±1.3)mm、(2.0±0.2)mm;7~9岁分别为(43.1±8.9)mm、(10.5±1.0)mm、(10.3±1.4)mm、(2.1±0.2)mm;10~12岁分别为(51.2±10.4)mm、(11.8±1.2)mm、(12.3±1.8)mm、(2.4±0.3)mm。总体上,儿童气管各径线值均随着年龄段的增加而增大;气管横径大于矢状径,但个体差异较大。在两性儿童中,气管各径线值存在一定差异,男性儿童胸段气管长度大于女性儿童,但其横径和矢状径均小于女性儿童;两性儿童气管管壁厚度大致相等。MSCT测量新生儿气管横径和矢状径均略大于文献报道的尸体测量数据。X线片测量胸段气管长度值与MSCT重建图像测量值无明显差别;X线片测量气管横径值小于MSCT重建图像测量值。结论:1.MSCT及其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气管解剖结构显示清晰,直观易懂,测量方法简便无创,适合进行大样本量的研究,是研究儿童气管解剖径线的有效途径。2.MSCT测量新生儿气管内径值略大于尸体测量数据,但更能反映儿童气管解剖径线的真实数值;3.运用MSCT研究各年龄段儿童气管解剖径线值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