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任楼煤矿中组煤7#、8#煤层为研究对象,对井田煤层赋存及中组煤7#、8#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加以阐述;通过现场取样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对中组煤各煤层的多元物性参数进行研究;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任楼煤矿中组煤7#、8#煤层为研究对象,对井田煤层赋存及中组煤7#、8#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加以阐述;通过现场取样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对中组煤各煤层的多元物性参数进行研究;结合实验室常规以及外加水分条件下解吸实验对煤样瓦斯解吸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钻屑解吸指标实验以及自然含水条件下指标的修正确定中组煤层突出预测指标。具体研究结论概述如下:1)结合矿井地质资料收集和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任楼煤矿中组7#、8#煤“高瓦斯压力,低瓦斯含量”的瓦斯赋存规律。确定7煤层区域预测指标为瓦斯含量6m3/t,辅助指标为瓦斯压力1MPa;确定8煤层区域预测指标为瓦斯含量6m3/t,辅助指标为瓦斯压力1.35MPa。2)对实验煤样进行多元物性参数分析表明:中组煤7#、8#煤平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0,max在0.9247~1.01%之间,挥发分含量为35.91%~37.61%,为中等变质程度气肥煤。孔隙结构测试发现中组煤7#煤、8#煤总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和小孔贡献,能占总比表面积的99%以上,其中又以微孔最高能达50%以上,为瓦斯吸附提供了空间。3)解吸实验结果表明,煤样的瓦斯解吸与平衡压力正相关,具有初始时刻瓦斯解吸量大、解吸速率衰减快等特点;对数公式Qt Aln (t B)能够较好的反映中组煤的瓦斯解吸特性。对煤样的瓦斯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瓦斯扩散系数与平衡压力呈明显线性相关,8#煤层煤样瓦斯扩散性能强于7#煤层,说明扩散系数随着小孔孔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小孔发育越好,越有利于甲烷气体在煤层中的扩散。4)外加水分条件下中组煤7、8煤煤样解吸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外加水分的增加卸压后煤的瓦斯解吸量、钻屑瓦斯解吸指标逐渐减小。对外加水分条件下扩散系数的研究发现随着外加水分增加,扩散系数D总体上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外加水分相近时,7#煤与8#煤的扩散系数整体呈现出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5)任楼煤矿7煤和8煤两个煤层钻屑解吸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钻屑解吸指标h2的敏感性要高于K1值,根据任楼煤矿中组煤自然含水的特点对7#、8#煤局部敏感指标h2水分进行校正,校正后的临界值统一为130Pa,提高了突出预测敏感指标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该文结合协庄煤矿深部开采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采回平行作业的现实必要性、实施采回平等作业的前提条件、采回平行作业的具体实施以及保障采顺平行作业的措施;在中国的煤矿企业
测试技术几乎涉及所有的工程技术领域,测试技术已经成为生产效率和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多年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各国大力发展自动测试系统及其相关技术。而我国对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较晚,尚不成熟,大部分精密测试设备都依靠进口且价格昂贵。如今虚拟仪器技术的出现,又给了我们新的发展契机。本文融合DSP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了测试信号处理分析系统,研制完成直升机自动测试系统中的虚拟示波器模块。不同于
为了维护巷道的稳定,传统的煤炭开采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因为留下了部分煤柱作为支护。在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煤炭资源能否合理开采及其如何提高煤炭资源的采出率和回收率成为
本文开展了平岗煤矿下延采区区域防突及瓦斯治理技术研究,通过对抽采瓦斯防突机理、煤层瓦斯流动规律进行理论研究,并根据平岗矿地质概况及瓦斯防治系统、下延采区及试验工作面
越野轮胎起重机是作业效率高、机动灵活、性能可靠、越野能力强的工程起重机。在现代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外发达地区已成建筑行业标准设备,但我国在研制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越野轮胎起重机最重要的支承部件和关键性技术部件--吊臂系统,它承受自重、考虑动载系数的吊重、吊臂切向水平惯性力和吊臂偏摆引起的水平力、风力等,所以一旦吊臂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整台车产生致命的损伤,且吊臂的性能是整机设计水平的重要
随着爆破技术的广泛应用,爆破地震效应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减少爆破震动危害并保证爆破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建立了一个用实际爆破震动场来预测结构震动响应的方法和模
为了解决三软煤层瓦斯突出灾害严重且难以抽采,瓦斯治理难度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下保护层区域综合防突关键技术,以义煤集团李沟矿保护层一8煤和被保护层二1煤为研究对象,
本论文是以葛泉矿东井11910工作面为背景进行的研究。该工作面主要采8#和9#煤层,煤层的平均厚度为5.2m,煤层结构复杂,煤层倾角为3-11°。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如何提高煤炭资源的
本文首先阐述了酒店个性化服务产生的背景、个性化服务的概述,然后根据现代酒店业的实际情况,针对酒店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一些误区、酒店客史档案不健全、员工在服务过程中缺
以我国南方普遍存在的红黏土为试验材料,从理论上分析泥浆在裂隙岩体中流动的影响因素,依托泥浆粘度试验和泥水突出物理试验为主要手段,结合数值分析探讨了颗粒大小以及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