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翻译批评史上,“信、达、雅”说一直是翻译界关注的命题,它涉及翻译过程中的理解、表达和审美三个阶段,强调要忠实于原文,要在译文中充分、清楚地表达原文内涵,还要尽可能规范、完善译文文字水平,并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使译作为读者所乐于接受。从翻译的实质看,翻译是意义的跨语际传递,而意义又分为概念、语境、形式、风格、形象和文化六个层次。意义的成功传递是实现“信、达、雅”的具体途径。在翻译实践中,不同领域、类型的文本对意义要求不同,“信、达、雅”的侧重层次应随具体文本的语言特征而变。本文以马里乌斯·詹森的著作《近代日本的诞生》(TMaking of Modern Japan)中的《明治维新》(“The Meiji Revolution")篇为翻译和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信、达、雅”标准指导下进行史学著作翻译的问题处理。原文语言简练,逻辑清晰,不存在文学翻译中对风格、意境和情感的要求,主要侧重概念意义、语境意义和文化意义,因而在翻译时必须寻找有效的传达法。具体从原文的语言特征出发梳理翻译实践中的难点,并将其归纳为:1)大量繁杂的专有名词和文献史料;2)文化缺省,具体表现为历史背景省略或概述造成的语意模糊;3)多长难句、倒装句,句式结构复杂,信息量大。译者以“信、达、雅”为翻译标准,针对三大难点,指出:1)专有名词和文献中,在已有约定俗成的说法或学界广泛接受的译本的情况下,可以用借用法,从平行文本、相关术语词典中直接借用现有译名;对没有中译本的稀缺型史料,运用模仿法,参照平行文本的语言风格进行模仿、改造,则能最大限度地传递专名和史料的文化内涵、顺应译语规范。2)原文中直接省略的历史背景,可以采用增益补充法,结合上下文语境,适当增加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充分传达原文的语境、文化意义;而具体化手段通过缩小词语指称对象的外延,能够有效避免原文概括性表述造成的歧义和语意模糊。3)对中英文词法、句法差异造成的意义传达受阻、译文不通顺等问题,灵活运用句型重构、长句分切、词句融合和主客体视角调整等变通手段,可以使译文通顺、达意、雅正。这些翻译策略有效地传达了原文的概念、语境和文化意义,实现了译文的准确、规范和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