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角”指的是人们观察、研究问题的角度。理论视角,就是指从一定的理论出发,运用该理论的立场和观点去研究问题的角度。视角不同,观点和方法以及结果就不同。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视角,就是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角度。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完成,经历了一个从理性批判到实践批判的视角转换过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开始于理性批判的视角,其产生的依据是马克思所具有的人文主义情怀、民主自由的社会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而依据的立场和观点是当时德国的理性哲学,即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从理性哲学出发评判当时的社会现实,批判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异化,特别是政治异化与劳动异化现象。然而由于理性批判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帮助马克思实现社会批判的目的。特别是,马克思在批判过程中意识到了理性哲学的不足,即只是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而不是从活生生的现实与实践的思维方式出发。因此,理性批判不可能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更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人的真正解放,这就促使了马克思对理性哲学的扬弃,建立起自己的实践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哲学观的形成使马克思确立了实践的思维方式,在此指导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实现了从理性批判视角向实践批判视角的转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批判视角,是指马克思运用实践哲学的立场和观点对作为资本主义一切社会问题根源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进行的批判。通过对资本关系的分析,促使马克思对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社会变革做出了科学的理论分析。实践批判视角是对理性批判视角的超越,它把观念形态的批判和物质形态的批判结合起来,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统一起来,既保留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价值性内涵,同时,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又体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科学性,实现了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因此,实践批判的确立预示着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完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经历了从理性批判到实践批判的视角转换,这一视角的转换,不仅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也使我们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和透彻,对指导我们认识其它社会批判理论和反思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实践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