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回避制度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k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造成“外重内轻”的局势。北宋初年开始,宋朝统治者加强了中央集权,其中任官、科举、荐举、监察、司法等回避制度日趋严密,回避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本文依据有关史籍,运用马克斯主义史学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宋朝回避制度作了具体的辨析、梳理、分类,考察了宋朝回避制度形成的时代动因和宋朝回避制度的特征,并对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及历史局限性作了评价。全文除前言以外共分四个部分及结论部分: 第一部分考察了宋朝回避制度形成的时代动因。具体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即:一、贵族政治的彻底没落,官僚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二、相权的削弱,皇权的加强;三、前代的历史教训,宋代政治统治的需要。第二部分对宋朝回避制度作了具体的辨析、梳理、分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一、亲属回避;二、地区和产业回避;三、交往回避;四、其他嫌疑回避。第三部分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宋代回避制度的特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一、全面性;二、严密性;三、原则性;四、灵活性;五、随意性。第四部分从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方面对宋朝回避制度作出了理论的概括和评价,指出了它在制约相权膨胀、维护皇权的相对稳定,切断监察权与行政权的裙带关系,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防范朋党、遏制藩镇势力等方面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文章最后分析了宋朝回避制度的历史局限性,指出了它的一些弊端,对宋代回避制度之所以不能根除腐败的原因进行了探索。结论部分,谈了一些学习回避制度的体会,及其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的衰败更加暴露无遗。为了挽救生存危机并报复日本,清政府企图利用俄国策动三国干涉还辽的时机,实施联俄拒日。清政府这一外交意图在第
钢铁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钢铁产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自建国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
学位